如何打造“上海樣本”里的“特色拼圖”?普陀做了這些……
在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兩周年之際,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滬召開人民城市建設座談會。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會上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城市建設的重要理念,加快建設屬于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打造人民城市建設的上海樣本,展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形象,奮力譜寫新時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作為打造人民城市建設“上海樣本”中的一塊“特色拼圖”,普陀始終堅持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普陀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也專門提到,要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底線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提升質量民生,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普陀人民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那么,在普陀這塊“特色拼圖”里,蘊含了哪些“幸福密碼”?
俯瞰普陀區
城區品質有“顏值”有“內涵”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立足普陀的歷史底蘊、人文傳統、資源稟賦,普陀城市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個有顏值又有內涵的品質城區形象正在鋪陳開來。
提起普陀,繞不開這里十八灣的蘇州河。蘇州河(普陀段)21公里岸線全面貫通,通過整體規劃,這里分為東段(安遠路-曹楊路橋)“蘇河之冠”,中段(曹楊路橋-內環線)“雙橋映月”和西段(內環線-西浜橋)“上河灣”三處段落來進行整體規劃提升,結合城市更新、人文建設和生態修復,打造整體、和諧、有序的濱水空間,實現兩岸聯動、南北聯動、水岸聯動的整體格局,打造活力動感的濱水產城融合畫卷。
蘇州河寶成灣段
不僅如此,在城區品質的“顏值”提升上,大到交通脈絡、城區綠地,小到街心花園、居民樓道,事無巨細,美就美得徹底。北橫通道(普陀段)、軌交15號線建成通車,武寧路快速化改造項目加快建設,打通區區對接道路7條,新改擴建、整治和大修道路43條(段)、39公里,完成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42公里;統籌推進美麗樓道、美麗街區、美麗家園建設,新建綠地157萬平方米,市級林蔭道達到33條,居中心城區首位。
城區品質有“顏值”還不夠,在“內涵”修煉上,普陀區也沒落下。新時代文明中心建設就是普陀區提升城區品質“內涵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普陀區,建立了“區-街道-居村”三級陣地網絡,1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個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279個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掛牌。
普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宜川路街道的中華新路是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街區,通過文明創建示范,如今,街區“顏值”提高了、市容頑癥消除了、街區治理精細了,居民、商戶成為了共同的管理者、守護者。而這,僅僅是普陀城區文明創建各方面工作的一個縮影。
不僅如此,以區域文化特色載體建設推進,在美化城區環境的同時,也以獨特的文化內涵為城區風貌烙印上了歷史底蘊和時代內涵。比如,歷史與現代相融合的文旅新地標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顧正紅紀念館等,獨具普陀特色的“蘇河之冠”城市文化生活街區、“蘇河左岸”藝術親子體驗區、真如-曹楊人文演藝展示區、桃浦都市生態旅游區等。
滬西工人半日學校史料陳列館
據介紹,目前蘇州河書房主題空間已開門迎客,年底之前,包括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天安千樹一期等場所將開放,中海劇場、SMG創意視頻基地、波克藝術中心、M50創意園整體提升等項目也正在推進中。
社會治理“軟硬兼施”有“智慧”
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需要深化對城市治理帶有規律性、系統性地認知和把握。普陀區作為上海市中心城區之一,在系統治理上,以“軟硬兼施”的數字智慧將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用好“一張網”,實現了善治、智治、共治。
在普陀區城運中心的“一網統管”平臺上,聚集了15個應用場景,從迎戰臺風、疫情防控、垃圾分類、安全充電、智慧梯控,到沿街商戶管理、特殊人群管理等等,為城市安全運行保駕護航。自2018年平臺1.0版本正式上線以來,到2020年,根據市、區“一網統管”建設要求,在“智聯普陀”2.0的基礎上,升級打造普陀區城市運行管理平臺,打通“市-區-街鎮”三級城運平臺,實現數據互享交互、平臺互動連通、業務跨級協同,任務上通下達。
“一網統管”大屏
這個平臺究竟多“善治”?舉個例子,沿街商鋪的垃圾分類清運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點。“垃圾有多少?怎么清?何時清?”等等問題直接關系到道路的整潔度。以前光靠人力統計、巡街清理,不僅費時,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有了“一網統管”平臺后,這一難點迎刃而解。
在真如鎮街道4條馬路沿線的230多家商鋪里,全部實現了生活垃圾定時清運的智慧管理。通過發放關聯店鋪信息的IC卡,傾倒垃圾的商鋪名稱、電話號碼、投放時間、投放數量等信息數據實現了實時聯動。而根據這些數據,清運部門可以實時比對模塊內垃圾收運的實際需求,對道路保潔人員和清運車輛的配比進行調整,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不僅如此,普陀還啟動了城區數字化轉型,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級“城市大腦”,推進“一網通辦”,“12345”市民服務熱線實際解決率、市民滿意率逐年提升。
為方便企業辦事,普陀區還開設了企業“一網通辦”服務專區,實施一口收件、分類審批、分類發證,在“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上有明顯改變。開設一家新企業,從原先跑7個窗口變為1個專區,申請材料從39件簡化到5件,辦理時間從 5天壓縮到1天。
在數字化轉型上,更是聚焦人民“急難愁盼”開展應用場景建設,借助數字之力,為人民謀幸福。舉個例子,2021年開年,普陀區真北三小區里獨居老人六件套的數字應用,借助數字之力給獨居老人送去了實實在在的晚年幸福,也給基層社區治理帶去了精準和便捷。
普陀區舉辦的城市數字化應用展現場
這樣的應用場景在普陀區還有很多,截至日前,全區已建各類應用場景75個、在建39個、計劃建設44個,落地了10個數字化轉型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了4個示范項目和6個標桿場景。
人民生活多維改善有“溫度”
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要聚焦事關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載體和抓手。普陀區以實施民心工程為重要突破口,緊扣“老、小、舊、遠”等煩心事,讓人民切實感受到在普陀區的多維生活改善有“溫度”。
全面打響了“三舊”換“三新”攻堅戰,完成二級舊里以下房屋征收和無衛生設施改造,讓居民告別“拎馬桶”,開工舊住房成套改造26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修繕改造1039萬平方米,積極推進加裝電梯工程,保障性住房籌措規模居中心城區前列。
以加梯工作推進為例,在黨建引領下,提升居民自治力, 加梯幸福全面“開花”:長風新村街道風荷苑小區成為上海整體加裝電梯數量最多的小區;長征鎮25個樓棟加梯,成為鎮里首個集中簽約的規模化加梯項目……如今,“加裝電梯”在普陀區已經全面開花,使居民享受到真正的“便利”,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長征居民現場咨詢加梯
不僅如此,醫療健康、教育就業等各項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要事、大事也在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下一一夯實、落定。
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而言,普陀區繪制了一幅“大健康”的藍圖。一手持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級,一手全面推行《“健康普陀2020”實施方案》,進一步打造全民健康體系。
尤其是伴隨區域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數字+醫療”的智慧醫療服務上線給市民送去了更便捷高效的就醫體驗。“上海普陀健康”微信公眾號,實現了在線預約、掛號、候診、繳費、查看報告和票據等多種操作。目前,平臺可提供全區383個科室757名專家3個月內的門診號源的在線預約。截至2020年12月底,平臺已綁定就診卡11.5萬張,預約掛號300多萬人次,在線支付1018多萬筆,并獲上海市創新醫療服務品牌稱號。
在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上,普陀區不斷加大投入、優化布局。日前,在全區已經形成了托育服務體系、學區化集團化辦學覆蓋全區并向緊密型發展,市特色普通高中連中“四元”、全市最多,促進了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
華東師大二附中普陀校區
以特色高中辦學為例,普陀的特色很明顯——優質多樣、終身教育體系全。華東師大二附中普陀校區、曹楊二中、晉元高級中學、宜川中學為市級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曹楊中學、甘泉外國語中學、同濟二附中、上音附屬安師實驗中學創建市特色高中,形成了獨特、穩定、可持續的辦學特色。同時,普職融通、中高職貫通、職前職后聯通的現代職教體系也逐步完善;還新增21個終身教育社會學習點、8個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18個終身教育養教結合學習點,構建了“在校、在家、在網”的終身學習服務體系。
來源:上海普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