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家精神:哪一次選擇讓這位80后如此“硫”連忘返?
姜雪峰,兒時和很多孩子一樣,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而不同的是,很多孩子的夢想長大后變了。而他,現在真的成為了一名科學家,還成為了“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言人”。
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教授 姜雪峰
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到留美博士后,再到如今的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姜雪峰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如何選擇?為什么選擇硫作為科研攻關的重點方向,又是如何成為一名青年科學家的?
選擇專業,“科學家是我的夢想”
1980年,姜雪峰出生于甘肅蘭州,爺爺是跟隨國家“一五”期間蘭煉、蘭化重點工程項目,支援大西北來到了蘭州,父母都在西固區從事與化工發展相關的工作。他從小耳濡目染于這樣的“化學化工”環境,在這樣的廠礦學校的氛圍下長大,從小他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顆化學的種子。
“煙花,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顏色?”“太陽光又是怎樣的千變萬化?”……中考時,姜雪峰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甘肅省蘭州一中。在高中,他真正接觸到了化學,化學反應中涉及的神奇現象和可解釋的反應機理以及分子轉換可以組成新物質的過程讓他十分著迷,那個時候他就認定了學習化學的目標。
1999年姜雪峰考上了西北大學化學系,西北大學的老師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培養非常重視,本科四年下來,姜雪峰總成績排名第一。2008年,姜雪峰博士畢業,他選擇在加州圣地亞哥的斯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難免會遇到試驗的失敗,姜雪峰坦言,有時候感覺回到了原點。然而,他解釋說,認知,是一種螺旋式上升,每一次覺得回到原點,每一次高度都會不同,又會進入下一輪思考中,等待拐點式發展。
首選回國,“只有回國才能干事”
2011年春天,姜雪峰選擇從美國回到上海。他說:“人生路上會有很多分叉,可能留在美國也很舒適,經常開著車帶著兩個孩子去看風景,在海邊的大房子里生活。但我會想,我的初心是什么?”
“在國外,我老想父母,我說著中文,天生就是這個民族的人,這是血液中永遠不會改變的,在美國再舒服,我總覺得心是飄著得,感覺那不是我的地方。”
“再想想自己在職業選擇上的初心,我是想進入一個企業穩拿高薪,舒適而穩定的生活下去,還是對科學有著最初的夢想,去攀登、去失敗、去經歷科學的挫折、去感受科學發現的輝煌?”
姜雪峰常常這樣反問自己的初心,說道:“所以,回國是我的第一選擇。當時我們回國的時候,整個國家的發展態勢欣欣向榮,這種拼搏向上精神與氛圍,讓人覺得,只有回國才能真正干事。”
放棄高薪,“這是一個奮斗的過程”
回國后,又站在人生的分叉口,選擇做科學還是去企業?
企業的誘惑力很大,年薪動不動就是50萬起,因為有海外的經歷,同齡朋友中能拿到百萬年薪的也不少;而選擇科研的他,與企業相差甚遠,在上海這座城市,他帶著家人和兩個孩子,覺得壓力很大。但是他相信上海天高海闊,一定有成就他科研事業的廣闊舞臺。
“那個時候會不會很難受?”姜雪峰說:“在這間辦公室,從2011年回國到2015年,前4年的時間,我每年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都會呆在辦公室,因為我自己想好了,這就是一個奮斗的過程。”
父母初期的時候也不太理解,感嘆:“孩子學習好了,是不是也不太好,學到最后,連過年都不能在家陪我們了。”
組里的同學都知道我們這樣的一個過程,實際上,我們也在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他們。他們都知道姜老師是一個勤奮努力的人,有的時候你不用過度去要求學生,因為育人育己,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身體力行。
作為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教授,學校為姜雪峰提供了科研的沃土,他現在有眾多學術頭銜,主要從事新方法導向復雜生理活性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同時致力于發展綠色的、環境友好及可持續的硫化學研究,運用“從無機硫向有機硫”轉化理念,構建起了國際認可的3S(Smelless/Stable/Sustainable)綠色硫合成化學。
姜雪峰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演講。
“硫”味難聞,樂于成為全球“代言人”
“戴先生(戴立信,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就鼓勵我說,雪峰,你選的這個方向非常的好,別人一般都不會選硫,覺得硫比較臭,你卻迎難而上,迎難而上反而產生了一種差異化的發展,不趨同、不盲從,然后你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特色和旗幟。” 姜雪峰回憶著當時前輩對于后輩的思想傳遞。
“初期的時候,當我這樣選擇的時候,還是有壓力的,因為冷門,科研論文并不容易受到認可,現在我把這個比較偏、比較冷的地方變的充滿了許許多多的期待性。”現在有不少科研工作者研究硫,姜雪峰成了硫體系的領軍人物。
姜雪峰對硫情有獨鐘:“硫在人類發展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如血紅蛋白中硫配位了卟啉鐵,才實現了傳輸氧氣的重要功能;DNA中廣泛存在的二硫橋鍵,成為形成其二級螺旋結構、三級折迭結構、四級聚合結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機硫也是殺菌消炎抗腫瘤的功臣,著名的抗菌素青霉素、頭孢等藥物里都有硫結構……”
“堅持做自己,一件事情你選對了方向,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沒有問題。不管中途遇到多少困難都不要放棄,有多少艱難也一直往下走,不用再思考太多的事情了。” 姜雪峰說老一輩科學家傳遞給他這種堅持執著的精神。
目前,由姜雪峰研究團隊開創的硫化學研究,已經成為行業研究的熱點。不少企業在采用他們研制的硫化試劑和硫化方法做藥物、材料、香料合成時,廣泛地應用進一步證明這些硫化試劑的實用性,也為姜雪峰提出了更多的新問題、新要求。
聯合國將2019年確立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因為這一年正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國際化學權威組織IUPAC制作了一份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每一個科學家代表一個元素,姜雪峰當選為"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表"(Periodic Table of Younger Chemists for Sulfur)。
姜雪峰在“造就”TED科普演講。
當好“群主”,在世界化學的最前沿尋找道路
“我的目標是:只要提到硫,大家就能想到我們團隊。” 姜雪峰認為,精深就能不斷攀登高峰,通過千回百轉的科學攀登,培養起科學邏輯的分析。可能科學的興趣會很廣泛,但做事的時候,一定要“鉆”到那一個點里,當我把這個點打得很深的時候,實際上,對我來說,擴展到其他的行業反而更加容易。
姜雪峰還建了一個微信群,叫“S(硫) Group”,將世界頂尖的硫化學科學家匯聚到了一起: “一方面,我們可以討論硫化學的最新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大家用另一個視角來看待中國化學,讓世界感受中國發展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提起課題的選擇,姜雪峰認為,Impact factor不等同于Impact,影響因子高低不完全代表科學貢獻與科學影響力,有的時候它是一致的,有時候又不一致,去選擇科學的時候,我們究竟應該追尋什么呢?科學本源的突破、價值創造的潛力,對國計民生和社會發展有沒有大的價值。既有產業應用價值,又有科學瓶頸難度,這就是我的選擇標準。因為當這事一旦突破,我們不但會在科學理論上為大家建立起理論框架和指導啟發,還會對國計民生、產業發展,乃至社會的進步都帶來重要的影響。
科普知識,讓更多的青少年從化學洞見人生哲理
“每一種物質的變化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反之,能量的變化也會引發物質的變化。每一個分子都是一個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就是變構的魅力。每一場變化,弱了不可及、強了反脫靶,‘恰如其分’是我們一生追尋的度。” “每一個循環,不僅僅有創造,還有解構再創造,‘閉環的思考’是平衡穩定的關鍵。”
從化學到人生,姜雪峰的科普講得通俗又有趣,近年來,他一直致力于綠色化學的科普。姜雪峰還是上海市政協委員,也是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他認為,科學的飛速發展,會帶來國家競爭力的顯著增強,而科學知識的普及,更將帶動全民素質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姜雪峰曾建言,對于科技人才的考核,應該增加一個權重——科普貢獻的大小。“如果人才考核時考量科學普及的貢獻,科普成為科學家自覺的擔當,就能很好地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具有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的氛圍。”
2020年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揭曉,表彰為科普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姜雪峰榮獲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科普貢獻獎個人一等獎。在姜雪峰的科普中,化學無處不在,化學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是感覺味蕾上的酸甜苦辣,同時也可洞見人生哲理。
姜雪峰榮獲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科普貢獻獎個人一等獎。
在他看來,了解化學,不是出于“王婆賣瓜、自賣自夸”,而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和自己。“更關鍵的是,我們要用化學變化的視角看待自然變化,要用化學推理的邏輯判斷事物發展,要用化學循環的擔當維護社會和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