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發族看病有“痛點”?這里對你們很友好
動動手指,就能預約掛號;點點手機,即可查詢檢驗結果……科技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為醫療健康事業插上智慧翅膀,卻也成為老年人就醫所面臨的“數字鴻溝”,如何讓老年人也享受到“數字紅利”?他們想了很多辦法。
虹口區是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區之一,區衛健委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推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厚植友善文化,挖掘個性亮點,解決銀發族就醫痛點。
多元選擇+個性化
適老服務消弭“數字鴻溝”
年過七旬的沈阿姨中風后三天兩頭要上醫院康復治療,去年12月,她驚喜地發現曲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入口處添置了一臺“健康碼”核驗設備,只要把醫保卡往上一放,“健康碼”和體溫等信息便出現在電子屏幕上,再也不用因為不會使用“健康碼”而煩惱了。
為切實解決好老年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運用智能技術就醫等方面遇到的困難,虹口各醫院為老年人就醫提供多元化選擇和替代方案,暢通老年人的就醫之路。
如增設“無健康碼”通道,開通電話、網絡、現場預約等多種掛號方式,接受手機支付、刷卡、現金等多種方式繳費。“針對不懂線上操作的老年群體,醫院保留了一部分門診號源,供老年患者現場掛號。”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多家醫院設立社工部,安排社工和志愿者幫助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在預約掛號、就醫方面提供個性化的導診服務,為老年患者“醫路”護航。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家庭醫生簽約、出診、家庭病床等多種方式為社區老人開展上門診療、康復、護理等個性化服務,通過醫聯體轉診、遠程醫療,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人性化設計盡顯“柔情”
醫院無障礙通道的坡道更緩了,窗口的標識字體更醒目了,診區的休息椅更多了;樓道、走廊、電梯內處處都有扶手,衛生間每個廁位都裝上了緊急呼叫設備;看不清,便民服務盒里有老花鏡;走不動,導醫處配備了輪椅……
各醫院從細節著手,優化布局和裝飾,從燈光、地面、顏色、隔簾、標識,到洗浴設施、環境布局、家具,為老年人營造安全、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中心的外立面設計和內部裝修色調也考慮了周邊社區的建筑風格,讓居民有熟悉親切的感覺。”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陳翔說。
為老年人“度身”打造特色醫療
在市第四人民醫院門診一樓有一間獨立的藥物咨詢室,每周一至周五,前來問診的老年人絡繹不絕。這是該院創新開設的老年慢病藥學門診,專為老年患者提供用藥咨詢和指導,坐診臨床藥師各有專攻,每天的用藥指導內容也有側重,涵蓋了老年慢病用藥、心血管用藥、內分泌用藥、呼吸系統用藥、腎臟疾病用藥等。
像老年慢病藥學門診這樣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特色醫療并不鮮見。市第四人民醫院建立以老年患者麻醉與圍術期管理、泛血管病微創診療、康復醫療一體化等多學科合作診治的老年醫學特色,開展無痛內窺鏡檢查,解決老年患者接受診療“吃不消”問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發展脈管病診療、盛氏針灸療法、正骨推拿等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優質中醫特色;建工醫院自建養老院、護理院,形成集醫療、養老、護理三位一體“醫養結合”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小病不出門(養老院),大病不出院(醫院)”。
目前,區內33家醫療機構均已達到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評價標準,市第四人民醫院、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建峰護理院成功創建為上海市首批“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區衛健委表示,下一步,將建立老人友善醫院的質量評價機制與持續改進機制,以創新促長效,從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務、老年友善環境等方面打好“硬基礎”,持續提升“軟實力”,使老年患者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來源:上海虹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