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 共育未來
——金山區第五次黨代表大會以來金山教育發展成就綜述
在教師節主題集會上,區實驗一小校長何園英和孩子們在一起
近年來,金山按照“緊密合作、優質共享、提質增效”的思路,深入推進學校辦學機制改革,推進集團化、學區化治理,通過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實現相對薄弱學校的增能提質。
金山的學區化集團化探索始于2014年,“十三五”以來取得了長足發展。2019年,緊密型學區集團辦學工作緊鑼密鼓開展。作為學區集團辦學的升級版,緊密型辦學不斷優化學區集團布局,擴大學區集團的覆蓋面。如今,金山形成“三學區七集團”的整體布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覆蓋率達63.4%。
師資流動 激活學區
2019年9月,青年教師陸迎飛從金山區第一實驗小學流動到新農學校(小學部)。在新農學校,除承擔教學工作外,她還擔任備課組長,參與學校的作業設計、道法課程教學研究等,在促進學區課程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其實,陸迎飛的故事只是學區“師資流動”的一個縮影。2015年8月,金山區朱涇地區小學學區成立。金山區第一實驗小學為引領校,金山區朱涇二小、朱涇小學、新農學校(小學部)三校為成員校。學區教師流動成為學區融合的關鍵環節。據統計,僅在2015年至2019年間,朱涇學區就有60名骨干教師參與學區交流。
“學區化辦學”即由地域相近的學校形成的辦學聯合體。而“集團化辦學”則是以優質學校為引領,帶動薄弱學校、鄉鎮學校或新建學校的發展。朱涇地區小學學區自成立以來,堅持“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理念,以課程建設作為突破點,通過建立“需求式”“融合式”等互動共融機制,打造學區課程聯動模式。同時學區鼓勵各校發展特色教育。
區教育局副局長方德平介紹,金山構建了“政府—學區—學校”三級扁平化管理模式。區級層面成立學區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政策、加強過程管理、實施第三方評估等,讓學區化集團化更好落地。學區層面成立管理委員會,制定學區管理制度、學區建設實施方案等。設立主任和副主任,分別由牽頭校和參與校的校長擔任。
在第一實驗小學,擔任校長15年的何園英介紹,學區管委會根據需要設立管理、教學等若干工作組。比如,朱涇地區小學學區設立教學管理組、拓展教研組、德育研究組,開展課堂教學、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開發、德育一體化等研究,推動著緊密型學區建設。
師資共培 輻射集團
蒙山教育集團成立于2014年8月,由蒙山中學和朱行中學組成,成為上海首批進行集團化辦學試點的教育集團。2018年8月,蒙山教育集團開啟了新一輪緊密型集團發展工作,蒙山中學作為引領校,加強建設朱行中學、亭新中學和金衛中學三所實驗校。
集團開展了按需教師流動、職稱驅動流動、走教流動、跟崗流動、見習流動等,最大限度地釋放“流動效應”,讓師資資源在流動中共享,讓教師在流動中成長,有效激發集團內教師發展的生機。
該集團集中引領校和成員校優質資源,成立了語文、數學、英語等13個跨校學科發展共同體,并通過開展“一日研修”等活動,帶動各學校各學科整體教學水平提升。
四校各級各類骨干教師人數較以前有大幅增加。2019年,在金山區第八屆教育科研成果評選中,蒙山教育集團在初中學校中獲獎占比32%。
金山為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區化集團化在首輪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推進緊密型學區和集團建設,2019年頒布《金山區推進緊密型學區和集團建設實施意見》。
在“實施意見”中,明確了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的基本標準——通過加強“五個統籌”,促進“五個更緊密”:統籌制度建設管理,促進組織管理更緊密;統籌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安排更緊密;統籌課程教學資源,促進共研共享更緊密;統籌年度績效考核,促進考核評價更緊密;統籌學生共育合力,促進培養方式更緊密。
隨著緊密型學區的落地,教師交流時間由一年改為兩年,由輸出骨干教師到普通教師,再到學校發展的生力軍和主力軍——青年教師。如今,金山正在醞釀人事制度改革,比如,建立學區教師“蓄水池”,確定一些教師編制,由學區管委會具體安排教師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探索打通邊界,構建學校、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融合育人新局面。家校合作全面升級,成立區家庭教育促進會,成為上海首個區級去行政化的家委會組織,在朱涇、亭林等地區成立不同類型家長委員會聯盟。(記者 魯學靜 公維同)
(來源:金山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