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小紅書等18家網絡平臺試行 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青少年模式”設置指南
人民網上海9月6日電 (董志雯)為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針對目前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普遍存在的入口藏得深、覆蓋不夠廣、身份識別不精準、專屬內容池不豐富、應用效果不佳等問題,近日,上海市網信辦率先在全國探索研究推出《上海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設置指南(試行版)》,并在嗶哩嗶哩、小紅書、喜馬拉雅、閱文集團等18家網絡平臺推廣試行。
上海市網信辦介紹,在全國范圍率先推出《青少年模式設置指南》試行版,這是上海網信辦探索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一項創新之舉,用于指導上海屬地重點網絡平臺率先高標準、嚴要求地設置“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綠色上網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
據介紹,《設置指南》共有20條規定,分為“基本要求”“行業專項要求”“倡導性要求”3個層次。其中“基本要求”包括:企業主動落實主體責任、樹立正確價值導向、建立身份真實性審核機制、啟動和退出青少年模式、建立專屬內容池、強化彈窗和廣告管理、明確支付規范、防范沉迷網絡游戲、健全舉報機制、加強兒童信息保護等十個方面。“行業專項要求”和“倡導性要求”對不同行業,在加強正能量內容供給、青少年身份真實性驗證、限制使用網絡時長、時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設置指南》要求平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好信息內容安全導向管理的同時,不斷豐富青少年專屬內容池,以教育類、知識類、科普類內容為主,確保該模式下內容符合青少年認知水平,同時限制青少年模式下的搜索和推薦算法功能,在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設置指南》跨前一步,探索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做出差異化功能限制。要求網絡平臺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8-16周歲、16-18周歲)在充值、購買產品時對單次、每月累計金額設置上限;明確在青少年模式下不得開啟打賞功能,未滿16周歲的青少年不能擔任網絡主播。
為了從源頭上減少不良移動應用程序對未成年人的影響,《設置指南》要求屬地應用商店督促應用程序提供者發布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信息,設置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統。在實名認證環節,鼓勵有能力的平臺探索使用非采集類人臉識別、身份證比對等技術驗證青少年身份;對于已注冊用戶,可以通過大數據、算法定位未成年人用戶。
今年以來,在中央網信辦的統一部署下,上海網信辦以“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為總抓手,相繼開展了“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飯圈亂象”“兒童邪典視頻和兒童軟色情問題”“教育學習類APP”等多個專項整治工作,聚焦嗶哩嗶哩、小紅書等對未成年人影響較大的網絡平臺,緊盯彈窗、推薦、熱榜、廣告等重點環節的“標題黨”、低俗泛娛樂化網絡生態問題,指導企業完善信息內容審核措施,全面攔截清理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有害內容,下架了一批違規嚴重的APP。持續加強普法宣傳,對網絡平臺運營主體進行法律法規和政策指導,督促互聯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斷加大對“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網絡行為的治理力度。特別是今年6月“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開展以來,上海網信辦充分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要求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群、互動評論等重點環節,深入整治“飯圈”亂象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屬地網站平臺共查刪違法違規及不良信息3萬余條。
下一階段,上海網信辦將以《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貫徹落實為抓手,繼續履行好管網治網的職責。重點聚焦網絡治理重點領域和環節,總結“青少年模式”試點推廣的經驗,努力形成有特色的“上海模式”;以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指導網站平臺明確未成年人信息治理的“底線”“紅線”,形成內部驅動力;協同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網絡法律法規普及宣傳和培訓教育,不斷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推動全社會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