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日益繁榮 旅游蓬勃發展(權威發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推動社會主義文化日益繁榮、旅游持續蓬勃發展,人民群眾文化自信更加堅定、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8月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介紹文化和旅游賦能全面小康有關情況。
推進文化和旅游扶貧
“我們致力推進文化和旅游扶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胡和平介紹,我們立足自身特色,發揮“扶志”“扶智”優勢,以優秀文藝作品、文化產品引導群眾立脫貧志,以特色文化產業、鄉村旅游等帶動群眾走致富路;積極開展行業扶貧、定點扶貧,加大文化和旅游援疆、援藏工作力度,出臺幫扶政策、實施幫扶項目,實現幫扶目標。
“比如,湖南十八洞村、貴州花茂村等積極發展鄉村旅游,許多村民開起鄉村民宿、農家樂,賣起農家飯、土特產,實現資源變資產、變收入。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人次達到了30.9億,占國內旅游人次的一半。”胡和平說。
豐富優秀文化產品供給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神聚力。
加大舞臺藝術和美術創作力度,鼓勵文藝工作者多創作、多演出、多辦展,提供更多營養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食糧。
完善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施文化和旅游惠民工程,支持群眾自辦文化活動,保障群眾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2個、美術館618個、博物館5788個、文化館3327個、文化站4萬多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54萬個。所有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和90%以上的博物館已經實行免費開放。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文化市場,豐富優秀文化產品供給,讓群眾多樣化、高品質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2019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44363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5%。
加強考古和文物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促進旅游高質量發展
文旅部致力促進旅游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動能。
構建以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為主要載體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培育體育旅游、工業旅游、研學旅游、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產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群眾旅游選項更加多元。
把握機構改革契機,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比如,利用革命文物、新時代紅色地標等資源發展的紅色旅游,成為許多游客參觀游覽必選項,2019年紅色旅游人次達到14.1億。
培育繁榮有序的國內游、入境游、出境游市場,發展智慧旅游、完善旅游設施,群眾享受旅行更方便更快捷、旅游體驗更舒適更美好。2019年,國內旅游總人次超過60億,出入境旅游人次近3億,旅游總收入達6.63萬億元,綜合帶動作用發揮明顯。
胡和平表示,將推進文化鑄魂、發揮文化賦能作用,繁榮舞臺藝術和美術創作,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化遺產,推動文化產業提質增效、文化市場繁榮有序,更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完善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繁榮國內旅游、出入境旅游市場,推進旅游為民、發揮旅游帶動作用,釋放“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文化引領旅游發展、用旅游促進文化繁榮。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28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