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分秒不停 申城“病毒獵手”晝夜不息
“咚咚咚。”
身穿“大白”防護服的技術員敲了敲玻璃,打開新冠樣本接收專用傳遞窗,將一盒盒檢測樣本放入通道。短暫等待后,玻璃窗內的“大白”從內側取出樣本,負壓房間內的氣流隨著關閉窗門,發出一聲輕響。
這原本該是午餐時間,作為實驗室前處理組技術員,宮慶德的腦海里只有樣本送達的批次和時段。“這是來自隔離酒店、長寧區婦幼保健院、天山中醫醫院等多個機構的700余份檢測樣本。”每天中午至晚間,宮慶德和組員們來回奔波于前處理區和8樓工作區內,確保每一劑樣本數量精準、保護周全地被送入實驗室。“有時晚上9點能下班,最近樣本量大,最晚得等到10點多甚至更晚,最少一批能達到3000余份,多則一批萬余份。”
近日,由于國內本土新增病例持續增加,本市核酸檢測需求量也猛增。除了市民們熟悉的采樣“大白”外,還有一批默默無聞在實驗室內快速準確進行檢測、出具報告的“病毒獵手”,共同為這座城市的疫情防控筑起高墻。
機器不停運轉的分秒間,火眼金睛的“福爾摩斯”們如何不分晝夜“跑在病毒前”?昨天,記者換上防護裝備,推開了上海蘭衛醫學檢驗所實驗室大門。
單日最高處理樣本2.7余萬
去年3月,擁有上海首批核酸檢測資質的上海蘭衛醫學檢驗所被指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定點機構,此后承接了以總部所在地長寧區為主,包括普陀、虹口、松江、青浦、嘉定、徐匯、寶山、浦東等“4小時可送達實驗室”半徑內區域的新冠檢測工作,提供“采樣、物流、檢測、出報告”全流程和24小時不間斷服務。
整潔、安靜,是走進蘭衛檢驗后的第一印象。推開一扇扇門,8樓專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基因擴增(PCR)實驗室映入眼簾。依次排開的1、2、3區,分別為試劑準備區、標本處置區與擴增區。從采樣點收集來、還帶著采樣拭子的試管,就是在這里經過數個小時,最終呈現為健康云、隨申辦App端或紙質版的報告。
“今年五六月常規時段,每天大約處理兩三千管樣本;近期疫情出現反復,每日樣本數幾乎都上萬,單日最高達2.7萬余管樣本。”實驗室主任王玉林介紹,“增量的出現與醫療機構、機場相關公司等重點人群檢測頻次的增多有關,還有許多因差旅、會議等有核酸檢測需求的市民。有時采樣、檢測需求緊急,通宵達旦也是家常便飯。”
在這里,“做完當日全部樣本才能下班”是一條鐵律,熬夜也就成了每位技術員的“必修課”。“昨天是凌晨5點下班的,今天是凌晨1點。”回到崗位上的實驗室主管鞠鵬程看不出一絲倦容,但脫下面屏、口罩后近1小時,他的臉頰上仍有淡淡的壓痕。“6樓有休息室,2樓有宿舍,能就近充分休息好,再投入下一場戰斗。至于臉上的印痕,時間久了,算是這份職業的軍功章。”
忙到深夜外賣還在自取柜里
2區的生物安全柜前,鞠鵬程和技術員程潔婧打開樣本保存盒,對待測樣本信息進行逐一核查、排序。有螺紋的帽蓋握在左手掌心內,食指和中指用力一旋,右手即刻配合取液,左手再將蓋子擰緊,待檢測結果出來后,標本留存24小時即作為醫療污染廢棄物高壓處理。忙而有序的過程中,他們已將各步驟量化——比如大約7分鐘可以打開近100管待測樣本。鞠鵬程攤開左手,掌心和中指的第二指節處,都有明顯的老繭,“單手開蓋磨出來的。”他靦腆地笑道。
大約半小時后,將樣本從自動化核酸提取儀器再向核酸擴增區轉移,進行約70至90分鐘的核酸檢測分析,每臺擴增儀可檢測91份樣本。屏幕上,陸續出現了五顏六色的線條,“對于每個樣本來說,都有3根參考線,我們通過擴增曲線和CT值來判斷陰陽性。正常情況下,目標基因擴增曲線應該是2條直線,如果樣本呈陽性,則會出現S形,我們就會報疾控部門進行復核。”
有些時候,鞠鵬程會在上班前為自己點一份外賣,可穿上“大白”后,餓、渴、倦、累的感覺,都被拋在了腦后。有一天深夜近11點,終于忙完了的鞠鵬程再打開軟件點外賣時才發現,午餐還在自取柜內沒有拿出。他說,“休息區內,經常看見同事們的盒飯從熱變冷,大家都鉚著一股勁:做完才休息。”
單日檢測能力可提升至8萬
創建于1993年的蘭衛檢驗,早在2007年就在長寧區衛健委的支持下成立“長寧區區域檢驗中心”,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了檢驗服務區域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與重點機構簽訂緊急預案(如1小時派人上門采樣等)、打造“蘭盾號”一體化移動PCR方艙實驗室等舉措,讓這支特別的“滬”衛隊,不僅守護著上海西大門,更將上海的經驗送到全國多個省市。
2020年2月,蘭衛檢驗奔赴廣東東莞,助力復工復產大批量篩查;8月,積極響應上海市政府號召,100小時內35名隊員攜帶322箱抗疫物資奔赴新疆,14天完成近百萬人次樣本量,支援喀什疫情防控,留下了儀器設備和帶不走的檢測方法學與流程管理。近期,5臺“蘭盾號”先后落地南京、張家界等,繼續全力支持各地疫情風險排查工作。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陳峰介紹,上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始終較大,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希望不斷優化檢測效率,在特殊時期,做好公立醫療體系的有效補充。“目前,我們的單日試劑檢測能力提升至5萬,如后續有需求,還將繼續提升至8萬,機構內95%的技術人員均考取了核酸檢測PCR上崗證書,隨時待命。”
去年11月入職的技術員汪旨囡出生于1997年,這位“新兵”,也在一次次的疫情防控中獲得了快速成長。“肩膀上貼了膏藥,手套里全是汗水,皮膚會泡得皺巴巴的。”她想了想說道,“高考填志愿時,我本來想做一名護士。家中長輩告訴我,檢驗醫學雖然聽著冷門,卻也是守護健康不可或缺的環節。”如今,她也做到了最初的承諾——超越體能極限通宵作戰,以專業守候人民的安全和健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