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古樹家族添三新成員 登記建檔的古樹名木超1800株
記者日前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獲悉,申城的古樹家族又添三位新成員。這三株古樹有兩株在閘北公園內,一株為懸鈴木(編號:1848),一株為羅漢松(編號:1849);還有一株是銀杏(編號:1850),位于上海古銀杏的“高產區”嘉定,在華亭鎮唐行村。截至目前,上海登記建檔的古樹名木已超過1800株。
根據《上海市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保護條例》,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為古樹;樹種珍貴、稀有,或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又或者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為名木;樹齡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樹木為古樹后續資源。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的專家告訴記者,近期發現的這三株古樹其實早已在上海古樹“俱樂部”外“排隊”,在前期的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中,它們已被綠化部門重點關注。與此同時,還有四株老樹差些歲數,被認定為古樹后續資源,一株香樟位于金山公園,還有三株均在青浦區的曲水園內,分別為龍柏、香樟和櫸樹。對上了年紀的老樹而言,被認定為古樹、名木或古樹后續資源后,將得到精心的養護和嚴密的保護。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調查的深入,還會有更多的“綠色寶藏”被發掘。在業內人士看來,要找到“深藏不露”的古樹名木絕非易事,難點之一是鑒定古樹名木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足夠多的線索。可是,許多一線的發現者多為社區工作者、基層綠化部門工作人員甚至是普通居民,他們大多不是古樹名木方面的專業人士;反過來,一些專業人士雖然懂行,但未必了解基層情況,對于哪些樹有些年歲了、比周邊樹木明顯高大粗壯,熟悉程度還不及社區居民。
“古樹名木是上海生態文明的見證者,尋找它們的方式也應當恪守環保的原則。”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隨著理念和技術的進步,鑒定樹齡盡可能避免破壞性方法,比如CT掃描測定法、針測儀測定法、年輪鑒定法、碳14測定法等,這些方法都需要在樹上采樣,為讓檢測結果更精準,有些儀器甚至要鉆入樹芯取樣。另一類是不破壞的鑒定方法,比如文獻追蹤法、訪談估測法和胸圍判斷法。
專家表示,不同樹種,胸圍對應的樹齡不盡相同。目前,上海根據多年調查積累,已制定了常見古樹和古樹后續資源胸圍分級表,調查人員測定樹木胸圍(一般離地1.3米處的周長)后,對照表格,再結合其他一些標準,可大致判斷所測樹木是否有百年以上的樹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