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填補空白 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試掘在楊浦區啟動

2024年09月29日17:2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試掘啟動

多功能水下文物實驗室考古系統填補空白,船上的鐵釘布滿貝殼和藤壺

昨天10時許,位于楊浦區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處,包裹著長江口二號古船的可開合智能保護艙上蓋緩緩打開,9名考古工作者進入古船所在區域開始挖掘,2名工作人員則在一旁用儀器密切監控考古現場情況——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試掘正式啟動。

經連續多年水下考古調查,初步探明長江口二號古船系一艘清代同治時期的木質帆船,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預計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

2022年11月,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各方力量成功將古船整體打撈出水,遷移至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存放。如今近兩年過去了,這艘古船的考古工作進展如何?

對古船實施預保護

走進長江口二號古船實驗室考古工作站,考古大棚與一般人想象中的“棚”不同,這是一個數層樓高的寬敞空間,位于正中的考古探方被數塊層疊連接的玻璃頂罩住,這正是可開合智能保護艙。透過保護艙玻璃,半沒于泥沙中的古船清晰可辨。

“大型木質船體的保護是世界性難題。”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鍵表示,長江口二號古船的考古工作要解決如何全面快速發掘,盡最大可能減少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可控因素影響及船體支撐、現場保護、展示利用等一系列問題。

從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出水那刻起,上海博物館等單位就持續展開古船沉箱支撐、溫濕度與微生物監測防控、裸置文物應急保護、常態化考古測繪等相關工作。

整體進入1號船塢后,為避免文物長時間暴露在室外環境中,同時避免考古大棚建設可能帶來的破壞,上海博物館搭設起臨時保護艙對古船進行預保護,一方面降低太陽光紫外線對文物造成的傷害,另一方面利用保溫裝置、可移動恒溫恒濕系統以及監測系統對古船微環境進行溫濕度的控制和監控。

同時,上海博物館對古船進行常態化保濕處理,開展船體生物病害防治工作,實施了一系列船體防腐防霉、除苔抑苔等文物保護措施,并對部分出水鐵器、陶瓷器、紡織品、木質文物的病害及其保存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制定科學的考古發掘和現場文物保護方案,確保考古發掘和現場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開展。

水下文物實驗室國內領先

就在考古試掘工作緊鑼密鼓開展的同時,考古大棚地下一層的實驗室里別有洞天。在保護處理室內,工作人員戴著手套,捧著一枚長條狀的物品正在觀測分析。“這是船上的鐵釘,上面布滿了貝殼和藤壺。”對于每件發掘出的文物,工作人員會先對其進行編號,然后分析其成分和狀況,再決定以何種方式進行清理。他的手邊有一臺激光清洗儀器:“激光清洗有明確的閾值,我們要追求的就是既清理掉不需要的表面附著物,又保證下面的文物肌理不被破壞。”在他身后,另一名工作人員正在用蒸汽清洗儀器清理瓷器碎片上的沉積污垢。

而在隔壁的儀器分析室里,工作人員正將一件粉彩瓷碗放到熒光光譜儀上,旁邊的電腦上顯示出相關數據。“瓷器上的圖案部分是低溫彩,現在看起來偏灰色,但儀器測出成分中含有銅元素,我們推測原本應該是鮮艷的綠色,受海水侵蝕變成現在的樣子。”工作人員介紹,實驗室里不僅能還原文物顏色,還能測出瓷器白色胎底中的微量元素和占比,倒推出其工藝特征,由此確定其產地是景德鎮。“對于易碎的瓷器文物,實驗室建在考古基地旁邊既能保證安全性,也能減少人為干預,得到文物最原始的信息。”

除了可開合智能保護艙,專用考古工作站還設有綜合考古發掘平臺、文物保護實驗室,是目前國內最先進、體量最大的智能化專用考古工作站。考古工作站總建筑面積3671.17平方米,其中地上一層為考古工作平臺、泥沙浮選區等考古工作區域;地下兩層則是考古和文保的工作室、實驗室及設備機房等。工作站設有恒溫恒濕空調系統、安防及消防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為整個考古工作站提供了穩定可靠的基礎環境。

據悉,這套多功能水下文物實驗室考古系統是我國首個通過自主知識產權定制研發的超大型水下文物實驗室考古系統,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空白。

預計2027年前完成整體發掘

隨著考古人員走進考古試掘現場,古船的基礎結構甚至部分木質船舷都顯露真容。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試掘工作計劃于今年9月至明年1月期間實施,發掘區位于古船南端,布設4個探方,面積約為124平方米,深度約3米。長江口二號古船現場整體發掘工作預期將于2027年前完成,隨后轉入文物保護和資料整理階段。

此次試掘目標是從垂直方向解剖了解古船整體結構,同時對于考古、現場文物保護、船體支撐加固、測繪等工作進行方法和流程的驗證,為下一步全面開展考古發掘和現場文物保護工作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考古團隊還將通過科技考古分析研究,利用沉積學、動植物考古學、分子考古學、年代學等手段,解讀出長江口二號古船包含的航線、沉沒環境、船上生活環境等看得見、看不見的歷史信息。

“長江口二號古船的發現,是近代上海作為東亞乃至世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珍貴歷史見證。”孫鍵表示,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緣起2010年全國水下文物普查,是圍繞長江口水域進行的主動性考古調查,是“繼南海一號后我國水下考古工作的又一經典案例”。他也希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邊發掘邊展示,向社會公布最新保護成果,促進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播,真正做到讓文物活起來。

“上海航運貿易歷史悠久,被稱為‘沙船上的都會’,有著豐富的水下文物資源。”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介紹,長江口二號古船已出水文物總計700余件。他表示,計劃于2025年正式啟動上海博物館北館即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建設,力爭于“十五五”期間建成。“北館作為上海博物館‘3+X’新發展格局的核心之一,在活化利用長江口二號古船這一寶貴考古資源的基礎上,將充分拓展外延,融匯上海歷史、長江文化、世界考古等主題,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打造一座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考古專題博物館。”(記者 簡工博)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