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戰斗在生死時速的戰場上
上海,是目前全國急救車配備量最高額城市之一,近800輛急救車承擔著全市約2400萬常住人口的日常急救。隨著“新十條”的出臺,疊加冬季流感及老年慢性疾病多發等各項因素影響,有120急救需求的患者不斷攀升。
近日,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積極響應上海市衛健委擴容急救隊伍的號召,選派醫務科醫生劉旎、骨康復一科醫生謝偉、神經康復一科醫生王鳳爽三人前往上海市急救中心支援。最近,一份來自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感謝信,讓更多人看到了那個生死時速的戰場……
一起來了解
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
三位醫生的一線故事吧
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鳳爽到市120參與支援的第一個夜班,便“驚心動魄”。“男性,94歲,昏迷,情況危重,抗原陽性,家屬要求送中山”,急救車的呼叫器里傳來了總臺的指令。王鳳爽、司機老鄭和同組的兩名擔架員,開啟了生命救援之旅:5分鐘達到預報地點,初步判斷患者“腦卒中新發”,需要立即送院治療。
僅僅7分鐘,車輛穩穩停在中山醫院的急診救護車通道上,院前告知病史,急診交接……大家稍微松下一口氣,默默為病人送上祝福。“哪怕我們的力量再渺小,只要能有一分鐘亦或者是一秒鐘的提早,都是生命通道的建立,對于他們都是莫大的希望。”王鳳爽說。
第二天晚上,當大家將一位病人送達中山的急診、做好院前病史交接后,突然聽到背后有人喊“醫生”,回頭發現竟是那位94歲老人的家屬。家屬連連道謝,“真的謝謝你們呀!還好你們來的及時哦!老頭子蠻好額……”看著家屬的笑臉,想起這一夜的驚心動魄,王鳳爽和同事們感到再累再苦也都是值得的。
時隔十年,再披戰甲
一輛120急救車通常由駕駛員、急救員、急救醫生組成一個院前急救的“金三角”,而急救醫生則在其中承擔著相當重要的責任。“來,1、2、3,抬!走!”劉旎和120駕駛員、急救員一起將一名接近90公斤的患者從六樓抬下送上急救車前往醫院。
十年前,劉旎因為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而不得不告別自己工作了十數年的急救車。而今回到這里,往事歷歷在目。劉旎說,這些天120出車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很多人還都住在老舊小區,沒有電梯,急救車上三人需要通力合作將病人從樓上抬下。送院途中,她還需要持續監測和觀察患者的情況,評估生命體征,到了急診大廳,將病人交給接診護士和醫生才算放心。
戴好防護帽、N95口罩與面屏,穿上藍色隔離衣,劉旎與駕駛員、急救員三人重新坐上消殺好的120救護車奔赴下一場生死時速。她說,120急救車即是責任,也是信任。“我們肩膀上所承載的更是病人與患者的希望,當每一次拉響警笛,我們都給患者帶去了安心。”
“還好我們趕到及時”
12月22日,冬至,謝偉剛剛結束了“與生命賽跑”后的大汗淋漓,站在急救車旁喘口氣。正巧此時車子上的電臺響了,總臺預報一位有腦梗病史一年多的老人,高熱、氣促、胸悶,現呼吸不暢、口吐白沫需要緊急救治。謝偉說,當他們趕到這位病人家里時,他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窒息,而病人家屬由于知識的缺乏,讓患者平躺且頭朝上,如此加劇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氣道的情況。
謝偉立即將病人頭偏向一側,為他清理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此時患者的血氧才開始一點點上升,但明顯的痰鳴音和并不理想的各項指標讓他提高了警覺。在去就近醫院的途中,謝偉持續監測和觀察患者的頸動脈波動和呼吸,評估生命體征。到了急診大廳,接診護士量了血壓和脈氧飽和度,指脈氧也僅只有70%,情況很是危急。“還好我們去的及時,還好還好!”謝偉有些后怕地說。
謝偉說,這是他從醫十數年的時間里最難忘的經歷,沒有之一。“能參與到這場博弈中,我定要發揮好自己中共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盡綿薄之力。”
希望大家善用公共資源
讓急救車出現在
真正需要急救的地方
將這四萬分之一的急救資源
留給需要的人!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