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花店開店30年,見證“遠東第一公寓”變遷
堅持開店30年,被稱為“河濱大樓下的法式浪漫”
小小花店,見證“遠東第一公寓”變遷
■本報記者 周楠
“去蘇州河對岸買花,遇見法式浪漫……”近期,“小紅書”上網友的一張圖一段話,讓河濱大樓下的新藝花行就此“出圈”。
在照片中,河濱大樓的現代派S型轉角上,有個標著法文店招的花店。它落地的窗以及無處不在的嬌艷鮮花,成了大樓默契的點綴。盡管“出圈”時間不久,新藝花行卻已在河濱大樓底層開了30年。小小花店,見證了“遠東第一公寓”人與事的變遷,店主還一直默默保護著樓內游泳池舊址,守護這段珍貴歷史。
第一個把云南鮮花引進上海
由近代上海猶太裔房地產巨商維克多·沙遜投資、公和洋行設計的河濱大樓,1932年上半年建成以來,成為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被稱為“遠東第一公寓”。
據記載,河濱大樓啟用后,定位為商住樓,底層租給商號,二層租給公司、洋行、機關作為辦公用房,三層以上作為公寓出租。當年在河濱大樓居住的絕大部分為西方人,多是在上海東北隅經商和供職的商人及高級職員。隨著時光變遷,很多中外名流居住或光顧過這里。
正是看中河濱大樓的深厚歷史文化,1992年,王興國將花店從四川北路搬遷到河濱大樓底層。“那時候河濱大樓底層是一些亂七八糟的倉庫。蘇州河還沒有整治,周邊環境不好,多是一些賣盒飯或修車的攤子。”
王興國和妻子是1978年高考恢復后的第一屆考生,畢業于上海園林學校園林專業。開花店,是夫妻二人興趣所致。王興國記得,1987年拿到的是上海花店第76號牌照。“改革開放之后,上海的訂花需求逐漸旺盛。我們是上海當時第76家花店,我也是第一個把云南鮮花引進上海的人。時過境遷,不少花店關門或轉讓了,但我們一直堅持了下來。”
這些年,王興國夫婦去世界各地學習花藝、參加比賽,拿了不少獎。新藝花行是首屆東亞運動會花卉贊助商,也成了上海最早一批可以將鮮花訂單送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花行。他們的兒子子承父業,在國際花卉組織就職,現居歐洲,和父母共同打理花行生意。
選址河濱大樓,也成了王興國至今想來最為正確的選擇。
守護著游泳池的每一塊瓷磚
走進新藝花行,就像走進了鮮花的海洋。
正逢迎新年之際,花店的主色調是經典的圣誕紅綠配色。充滿歷史感的建筑里,鮮花、裝飾和草木營造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即便在疫情封控期間,王興國也守在店內處理國際訂單。這一幕,被一位網友看到,感慨說:“疫情讓城市停擺,但店里依然生機勃勃,滿是花香。”
這也是王興國開花店的初衷:生活再難,也需要鮮花和陽光。幾年前,他又在花店旁邊開了一家咖啡館,但還沒對外營業,只供自己熟悉的朋友喝喝咖啡、聊聊天。
他買下了河濱大樓底層的房子,也自覺地成了一名歷史建筑的保護者。從前底層兩戶人家之間的隔斷板,被他在打通時保留了下來,成為花店和咖啡館墻面的裝飾。
咖啡館的吧臺,特意用紅銅做成了長條格子的形狀。“這是我小時候在紅房子西餐廳看到的樣子。”他指著吧臺說,“河濱大樓近期大修時,我把拆下來的廢棄裝飾板一點點切開,拼成了長條格子形狀”。
咖啡館的桌子所用的面板,是上海一江一河改造時,河邊步行道廢棄的木料。
十年前,王興國租下河濱大樓底層的游泳池區域當作倉庫。十年來,他小心翼翼地保護著游泳池,規定每一塊瓷磚都不能破壞。順著臺階而下可以看到,如今,這個遠東第一公寓的游泳池的瓷磚形狀完好、依然很有光澤。“現在回頭看,做這件事是很有意義的。”王興國說。
見證來往普通人的悲歡離合
河濱大樓還和電影有著不解之緣。
據記載,先后入駐河濱大樓的英美影片公司就有10家,可謂盛極一時。其中包括:米高梅影片公司駐華辦事處、聯合電影公司、聯利影片有限公司,以及華納、孔雀、環球、雷電華、哥倫比亞等影片公司。
近年來,《姨媽的后現代生活》《三十而已》《我的前半生》等熱門影視劇也不約而同地在河濱大樓取景。新藝花行也見證著這些電影的高光時刻。就在今年夏天,胡一天的新劇《請和這樣的我戀愛吧》還在花店里取景了好幾天。王興國與妻子也和一些電影導演熟識,曾為一些影視劇做鮮花布置指導。
當然,這個小小的花店和90歲的河濱大樓見證最多的,還是來往普通人的悲歡離合。
有位住在河濱大樓里92歲的王阿婆,是位美籍華人,常年居住在國外,回國時總喜歡來花店看看。不久前,她來花店時表示“要將自己的一本翻譯著作捐給花店做個紀念”。
有兩位河濱大樓里的西班牙租客,以前經常來買花。離開中國前,特意將家里的兩把高腳椅子送給王興國。現在,這一紅一黑兩把椅子就放在咖啡館靠窗的顯眼位置。
有幾位在國外咖啡館工作過的爺叔,也住在河濱大樓,他們提出:“等到咖啡館開業,要過來幫忙。最重要的是享受聊天的樂趣。”
有對從新西蘭回國的80后夫婦,每到周末就來買花,和王興國夫婦成了“忘年交”,買花時順便來咖啡館聊聊花卉和咖啡文化。
有時候,河濱大樓里有的小夫妻吵架,丈夫會悄悄來到花店,請店員送一束花給自己的妻子,就這樣“解決”了問題。
對于這些熟識的鄰居們,王興國夫婦會給他們“折上加折”,他們認為“賺錢只是一部分,社區里一家人的感覺更重要”。
他們也感覺到,隨著這些年鮮花走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順手帶上一束鮮花送人或送給自己,講究也越來越多。“西方人更看重鮮花色彩的沖擊感,東方人更看重造型和線條感。以前人們更喜歡飽和度高的鮮花配色,現在很多年輕人更喜歡淡雅別致的搭配。比如,白色的紫羅蘭或郁金香,配上黑色的包裝紙,可能被認為更有高級感。”
而被網友提及的巴黎花神咖啡館,王興國夫婦其實已去過很多次,“那個咖啡館以前也是花店,現在成了巴黎人喝咖啡、休閑的好去處”。
“疫情之后,大家更需要放松的環境,互相打氣,找回信心。”王興國說,“我們會在河濱大樓下面等著大家”。
夜幕之下的河濱大樓,滄桑、莊重,花店里橙黃色的燈光一直亮著,像是這座城市里始終不滅的煙火和浪漫。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