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科學盛會連續5年吸引諾獎得主線下參會,讓國際交流與合作奔涌向前
著眼未來,共同奏響科學之歌
昨天,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啟用。 本報記者 孟雨涵 攝
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明天正式開幕。這兩天,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的先導論壇,正以國際科技交流的“現象級平臺”,以及展現出的開放創新生態令人矚目。
此次,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越12個時區的60位頂尖科學家應邀以線上或線下形式出席論壇,其中包含27位諾獎得主。這將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海外頂尖獎項得主線下出席論壇人數最多的一屆盛會。
行至第五年,在上海舉行的這場科學盛會,在全球科技交流合作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對于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又有何價值?
開放和創新
11月3日,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邁克爾·萊維特,現身世界頂尖科學家碳大會的首場論壇,這是他連續第5年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論壇的設立是一個創新之舉,體現了中國對科學的重視和對世界開放的態度。”萊維特說。
回顧當初,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所以落地上海,正得益于這座城市的開放包容。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也是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題中之義。這種開放和創新,促進了全球科學界的協同合作,并醞釀著未來對于科學、對于世界的影響力。
日前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上,啟動了“未來科學家”培養計劃。“我接觸過一些熱愛科學的青少年,幫助他們提前進入科研過程,將有助于培養科學思維。”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產業創新研究室副主任趙越說。
在科技創新中,科學思維最為可貴。一座城市的創新濃度,正在于科學思維生生不息的流淌。
交流與合作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杰·科恩伯格,同樣是連續第5年來到上海出席論壇。他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上海促進國際科技交流的決心和行動力,令人印象深刻。”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凝聚了一批具有全球視野、領風氣之先的戰略科學家,實行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以期形成合力來解決科學問題。
在世界科技創新與合作“網絡”中,上海不僅主動融入,還以其一以貫之的開放與獨特吸引力,正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節點”。
11月3日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國際聯合實驗室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呼吁建立全球性的“人類表型組庫”,分析來自全世界的人類基因表型,促進疾病研究和預防。2016年,首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倡議啟動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目前,已有來自六大洲20個國家、23家機構的學者加入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
猶如涓涓細流匯集成河,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框架下,國際交流與合作必將奔涌向前,奏出一曲科學之歌,上海也將發出自己的最強音。
科技風向標
昨天下午,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場在臨港啟用,海智國際研發社區也同時揭牌。隨著論壇“溢出效應”落地,這里將致力于打造全球極具特色的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吸引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
這里將凸顯“科技風向標”作用,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學等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并為“最先一公里”的轉化賦能。
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已經形成,正努力打造成為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打響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論壇品牌,已寫入上海“十四五”規劃。
可以想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溢出效應”,論壇的高質量發展也將賦能上海的科創中心建設。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黃海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