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不離“家”!“15分鐘社區為老服務生活圈”構建養老新生態
養老不離“家”,是許多老人的心愿。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整合優化日托照護、居家養老、健康衛生、生活便民等多樣化養老服務功能,打造集食、住、娛、醫、養、護為一體的“15分鐘社區為老服務生活圈”,讓每位老人都能在“家”門口享受有保障、有質量的老年生活。
日間照料中心 :闊別許久的“家”
日前,街道各項社區為老服務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已有序恢復。為了以熟悉的環境和更加貼心的照護服務迎接老人們回到翹首以盼的“家”,唐家沙鄰里中心工作人員早早來做準備,開窗、消殺、燒水、拖地……伴隨著一聲聲“綠碼,核酸24小時內陰性”的電子語音,有照護需求的老人們陸續來到。
再見熟悉的護理員,與老伙伴再次重逢,老人們一起聊聊天、甩甩手、動動腳……在經歷了晨檢、早操、體腦游戲等一系列“課程”后,充實的一天很快就結束了。或結伴而回,或由子女來接,或由護理員護送,老人們一路說說笑笑,相約明天再見。
“有了照料中心,不愁老人在家沒人照顧,老人也喜歡這個‘家’!”禹奶奶的女兒來接老人,和工作人員高興地聊了起來。
除了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應、休閑娛樂等日間托養服務外,日間照料中心還為老人提供有針對性的非藥物干預。禹奶奶患有認知障礙已有三年,自從入托日間照料中心以來,工作人員便從數數、問候、唱歌等簡單動作作為切入點,引導老人鍛煉自主進食。目前,老人胃口有所好轉,更令人欣喜的是,可以主動與工作人員問好,在家也能和家人進行簡單地交流。
家庭照護床位:高質量的居家養老
“阿姨,我們來做甩手訓練,肩關節前屈、后伸、內收,很好,接下來外展運動……”下午2點,康復師準時來到馬阿姨家中,為老人進行肩關節康復訓練。
家庭照護床位就是將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搬到老人的家中,根據老人實際需求,由專業養老機構量身定制服務計劃,配備康復師、心理咨詢師、護理員、社工等,上門為老人提供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經過評估,適用于馬阿姨的“服務包”包括每月居家照料、健康監測、康復訓練和心理疏導組成的12小時居家上門服務套餐。由于符合補貼條件,市場價700元的服務套餐,馬阿姨每月僅需支付200元。
不用出門,待在家中便可享受專屬的、個性化養老服務,就像是住在家里的養老院,“這個居家服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生活質量,也減輕了我的生活壓力!”馬阿姨為此喜出望外。
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數字化時代智慧養老
“爺叔,好久不見。”在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門口,工作人員靜靜等候老人們的到來,認真指導他們掃描場所碼,做好測溫及進門登記。老人們有序進入休息區、康復室、活動室……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老人們再次相聚一堂。
“我最喜歡203室的體能檢測。”75歲的應老先生是一位跟上時代步伐的“時髦”老人,平時非常關注智慧養老,他認為中心的康健驛站就是心中的理想之地。“這里針對居民的慢病健康自我管理健康檢測非常富有特色,較之醫院不太一樣,不驗血,沒有B超,但沒有一項是多余的。健康管理專家團隊也非常專業,有耐心。”
康健驛站擁有血糖、血壓、骨密度、肺功能、心電圖、動脈硬化、中醫體質評估等10多臺現代化健康檢測儀器,老人可通過微信號“七彩健康云”將檢測結果“秒傳”至手機。依托動態更新的健康檔案、健康檢測指標,大數據平臺將幫助老人發現身體異常,并及時發出預警信息,是守護老人的健康管家。
“關注公眾號,掃碼檢測,一鍵獲取健康檢查報告,這樣就可以閱讀報告了。年紀大了,也要學會和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生活!”疫情開始前,應老每隔一二個月便會來檢測一次,看看健康數據是否有變化,以便時刻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他還鼓勵身邊的年輕人一起來參加體能測試,他說:“辦公族一坐就是一整天,回家倒頭玩手機,忽視鍛煉,經常來測一測,也是很有幫助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