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建設高品質產業空間載體 上海推2022版產業地圖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曹磊9月14日報道: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府舉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首場新聞發布會。據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副書記、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2018年上海市推出了第一版產業地圖,今年推出了2022版產業地圖。產業地圖在引導各區發揮資源稟賦、聚焦發展特色產業等方面,起到非常好的導向作用,避免了低水平重復投資。
產業發展離不開優質載體空間,圍繞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的目標,我們在全市總體空間布局引領下,不斷優化以園區為主體的產業空間格局,為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培育產業新動能提供載體支撐。
一是園區規模效益顯著提升。產業進一步向園區集中,承載能力不斷增強,2021年產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2萬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80%,13個園區工業總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經濟密度不斷提升,我們堅持“四個論英雄”,建立以提質增效、集約利用為核心的產業用地要素資源高效率配置制度,產業園區單位土地工業總產值超過80億元/平方公里。
二是特色產業園區引領集群發展。我們聚焦特定產業方向、特優園區主體、特強產業生態,2020年起發布了三批53個特色產業園區,空間規模210平方公里,有力支撐了“3+6”(新型)產業體系集群發展(比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引入130個優質項目,涵蓋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全產業鏈;臨港生命藍灣實現企業拎包入住,兩年簽約生物醫藥項目占全市40%;徐匯濱江AI Tower匯聚全球人工智能頂尖企業及科研機構,上下樓就是上下游)。前兩批特色產業園區2021年營收約2萬億元,工業產值超過8000億元,地均產出達到141億元/平方公里,高出全市平均值70%,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沿陣地作用逐步顯現。
今年圍繞新賽道新推出一批特色園區(比如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智南大、“虹橋之源”,綠色低碳領域的國際氫能谷和寶武碳中和園,元宇宙領域的漕河涇元創未來和張江數鏈,智能終端領域的動力之源、金谷智能終端制造基地、虹橋數字物流裝備港等),為培育壯大新動能提供新的載體空間。
三是產業園區服務生態升級完善。我們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流程,支持產業園區構建由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協會聯盟、金融機構、中介組織等組成的集群服務體系,培育了19個園區集成服務商和70個園區專業服務商,打造創新中心、檢測機構等公共平臺,進一步提升園區精準化、專業化服務水平;完善政策資源保障,引導設立園區發展基金等,為產業集群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下一步,上海將圍繞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持續建設一批高品質的產業空間載體,推動園區聚焦主導產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集中度和顯示度,做大規模、做強能級、做響品牌,形成布局合理、產業集聚、創新引領、環境良好的產業園區生態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