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扎實推進(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
8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業禮,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盧映川,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孟冬介紹新時代宣傳文化工作舉措與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精神文化產品供給質量明顯提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向心力極大提升,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關系到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養什么樣的公民這樣重大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慶典活動。出臺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等,推動制定修訂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英雄烈士保護法等,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撐。
——注重典型引領。發揮先進典型模范作用,先后授予136個集體或個人“時代楷模”稱號,299人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表彰300個“最美奮斗者”,發布736個“最美人物”,評選11585個“中國好人”,大力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組織“永遠跟黨走”“強國復興有我”等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舉辦“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播出系列主題公益廣告、微電影、微視頻。
——突出實踐養成。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評選表彰全國文明城市(區)256個、文明村鎮4625個、文明單位7444個、文明家庭799戶、文明校園1135所。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開展扶貧幫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學等公益活動,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進移風易俗,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倡導“光盤行動”“文明餐桌”等,全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
這十年,黨中央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國家“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綱要對公共文化建設作出明確部署,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重點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等工程,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截至2021年底,我國共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42個,公共圖書館3215個,文化館3316個,博物館6183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萬多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萬個,農家書屋58萬家。截至目前,實現了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館免費開放。
建設國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廣電、智慧圖書館、智慧博物館、數字農家書屋等,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2021年,公共圖書館實際持證的讀者達1.03億人,群眾文化機構服務8億多人次,博物館舉辦展覽3.6萬場,教育活動32萬場,接待觀眾近8億人次。廣泛開展文化進萬家、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戲曲進校園、戲曲進鄉村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中國詩詞大會》《記住鄉愁》等節目廣受好評。
創新運行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運營和服務供給,形成多元化社會化供給新模式。加快文化館、圖書館的總分館制建設,截至今年6月,共有2674個縣(市、區)建成了文化館的總分館制,2642個縣(市、區)建成圖書館的總分館制。
文藝創作展現新氣象新變化
十年來,我國文化藝術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精品更多,質量更高,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生活。
重大主題作品成為群眾的“精神剛需”。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以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奮斗吧 中華兒女》等重大文藝演出活動,唱響了時代主旋律。電視劇方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外交風云》、聚焦脫貧攻堅偉大事業的《山海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覺醒年代》《功勛》等優秀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作品不斷涌現。
現實題材作品一直是我國文藝創作的主流。比如電視劇領域,2012年現實題材作品占比56%,到2021年上升為74%。《平凡的世界》《父母愛情》等優秀作品一直深受歡迎,不斷地重播。舞臺演出方面,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話劇《柳青》、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等舞臺藝術作品記錄時代發展,書寫人民史詩,讓眾多觀眾從好作品中獲得了精神力量。
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堅定當代人的文化自信。評劇《母親》、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電視文藝作品《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等展現了厚重的中華文化底蘊。
制度規范細化,網絡風氣更清朗
“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持續深入開展,實現了網絡生態優化、主體責任強化、制度規范細化。
專項行動突出、重點打擊“色、丑、怪、假、俗、奢、賭”等違法違規信息內容,今年以來,清理違規短視頻235萬余條,處置處罰違規主播、短視頻賬號22萬余個,打賞失度、規范失范、功能失范、惡意營銷等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強化網絡用戶的賬號管理,規范自媒體信息內容發布,指導各網站平臺不斷優化改進算法模型,推動解決信息繭房、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等突出問題,有力維護了網民的合法權益,也推動了網絡生態整體向好。
通過強化監管,注重綜合治理,各網站平臺進一步強化了主體責任,不斷完善管理規則,強化信息標識,優化算法模型參數,主動清理一些違法有害信息,處置一些違法違規賬號。
相關部門在治理過程中,分領域、分環節、分場景制定規范細則,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規定,推動治理長效化、精準化。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19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