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辦公樓變職工宿舍60余年后舊改 問題何解?
相比其他舊改征收人員,楊大煒的工作有些特殊。他是黃浦區第三房屋征收事務所企事業單位征收負責人,相比居民,有時候企事業單位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
黃浦區單位征收主要是突破了三個瓶頸:清退難、公共設施安置難、老字號功能提升難。為此, 主要在三方面聚力破解:一是精準施策疏堵點,聚焦單位個性化訴求,堅持“一戶一策”,著力疏通簽約搬遷的堵點。二是綜合協調解難點,全區單位征收中需要搬遷學校8所、醫療設施15處、養老院2所。三是創新思路立支點,以舊改征收為契機,結合產業發展規劃,立起撬動老字號升級發展的支點。
比如位于中華路的一幢房屋,權利人為一家國企,房屋用途登記為辦公樓。但該房屋自20世紀六十年代起,企業為解決職工居住困難,自行騰挪辦公房,將該房屋陸續分配給24戶職工家庭作為宿舍居住,至今已六十余年,但因企業歸并等歷史遺留原因,至今未能解決職工的實際住房問題。
為解決實際情況,楊大煒多次與這家國企領導班子溝通協商,聚焦單位和職工的具體難點,綜合施策,最終跟其達成一致意見,即企業放棄24戶職工家庭居住部分的使用權補償,由黃浦區舊改辦托底,負責解決居住在該處房屋的職工家庭安置問題。
楊大煒告訴記者,此次房屋征收,既解決了該國企長期以來的歷史遺留矛盾問題,同時也解決了24戶職工家庭的實際居住問題,得到了企業、職工家庭和其他各方的好評。
針對公共設施安置等復雜問題, 征收事務所積極整合資源,齊心協力攻克難點。比如,申福養老院因前期投入較大強烈反對征收,老人也因擔心后續生活保障問題而不支持征收。征收事務所一方面牽頭產權方、養老院反復會商完善清退補償方案,另一方面匯聚民政、衛健、街道合力,多方協調養老床位,做好老人的安置預案,順利完成清退。
山海苑敬老院是1998年上海市首家由民營資本開辦的養老機構,敬老院院長劉立華從不理解房屋征收工作,到體會舊區改造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好事,再到最終主動配合好政府的舊城區改建房屋征收工作,將83位在院老人全部安全、妥善完成轉院,完成了房屋的征收事宜。
楊大煒(右)和企業負責人到現場查看房屋情況
過程中,楊大煒等人和劉院長一起,在黃浦區舊改辦、區民政局等各條線部門的合力幫助下,具體分析每一位老人的情況,做好老人轉院的詳細方案,細致的工作得到了老人家屬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黃浦區涉及搬遷的老字號單位共46家,在制定規劃時,均充分聽取老字號關于后續經營的意見,形成了“整合提升、拆一換一、相對集中”的總體思路,助推老字號功能提升。
在楊大煒看來,在推動單位舊改征收攻堅突破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激發了提速的硬核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