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金山這里暖心救助“不打烊”!
越是特殊時期,越要加強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疫情面前,一些特殊群體和困難群眾由于抗風險能力較弱,可能會面臨一些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的生活困難。楓涇鎮綜合運用各項社會救助幫扶政策,扎實開展因“疫”遇困的群眾救助工作,兜牢兜實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政策找人”,發現“默不作聲”的他
5月4日晚上,楓涇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會救助工作人員吳聰華接到了道口值班人員打來的“求助”電話。當他匆匆趕到現場時,竟看到一名男子在公路邊席地而睡。見此情形,吳聰華迅速上前詢問情況,而男子始終“默不作聲”,發出的只有“咿咿啞啞”的聲音。
因為交流不暢,男子顯得有些焦躁不安。為了解到具體情況,吳聰華靈機一動,拿出了手機比劃著和他互加了微信。原來男子名叫葛海龍,本想著返鄉的他卻因為沒能找到適合的交通工具成了滯留人員,又累又困之下只能睡在路邊。“聾啞人尋求幫助有困難,還好被我們的值守人員及時發現了。”吳聰華說。
為了安撫好小葛的情緒,吳聰華將早就準備好的面包和水遞到了他手中,并和小葛商量起了“去留”問題。經小葛同意,吳聰華將其進行了妥善安置。
據悉,為了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滯留人員,楓涇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不僅與公安部門聯動排摸,還建立了巡邏隊伍。每次一收到民警或巡查人員的信息,社救工作人員就會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先對滯留人員進行抗原檢測,再安排其進行“加急”核酸篩查,確認無誤后給予相關救助。
“雙向奔赴” 給滯留人員安“家”
在開展常態化巡邏過程中,俞匯村巡邏隊員發現轄區內一處閑置房屋內有外來人員企圖在此暫住,得知情況后社救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經了解后得知,外來人員老肖在疫情發生后辭去了市區的保安工作,在“流浪”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這處閑置房屋。看到工作人員登門造訪,老肖一開始并不情愿離開。
安置點
“在這里住總不是個辦法。各方面都不方便,疫情防控政策不允許……”在工作人員的耐心勸說下,老肖當天就搬入了地園新村的一家旅館內,后來隨著臨時安置點的設立,他又搬了過去。“這里兩個人一個房間,房間里被子、枕頭、食物都配備好的。”老肖表示,雖然搬了兩次“家”,他卻越搬越安心。志愿者、工作人員不僅提供了各方面的生活保障,還定期進行核酸篩查,防控管理很到位。
楓涇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王俊坦言,因疫情滯留在楓涇的人員構成比較復雜,需求也各不相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情緒陷入焦慮。“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第一時間在楓涇和興塔兩地聯系了旅館進行救助,后來滯留人員增加,考慮到安全和疫情防控需求,我們設立了臨時安置點,并進行統一管理,也為他們建立起穩定的生活秩序。
“不停不拖”
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
5月8日下午,在村居干部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牛奶、食用油、大米等336份物資分批送到了困難群眾手中。
送物資給困難群眾
新黎村73歲的沈美華接過志愿者遞來的物資,高興地說:“這段時間子女都不在身邊,自己又一個人住,生活很不方便。幸虧村干部一直這么照顧我們,今天還送來那么多東西。真心感謝黨和政府能一直想著我們!”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封控期間,楓涇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會救助條線工作人員及各村居相關民政條線干部在做好核酸篩查、抗原檢測等志愿工作的同時,毫無怨言、克服困難按時保質完成各項工作“不停不拖”。重殘無業人員生活補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特困人員資金申請和發放、低保資金發放等業務服務的“不間斷”,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目前,
楓涇鎮村居兩級還在不斷落實臨時救助,
優化救助工作機制,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各項救助工作。
(來源:i金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