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方艙為何提前竣工?燈光有哪些講究?設計師來揭秘
講述人:劉大雪,中建八局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總監、上海市創業指導專家志愿團閔行分團專家
作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進場最晚、改造面積最大、建設床位最多、建設任務最重的單位,中建八局承擔了5號、6號館共計13萬平方米、1.5萬余張床位及配套功能區域的建設任務。在四天四夜里,這場與疫情之間的較量如何展開?中建八局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總監劉大雪向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以下是他的自述:
4月4號夜里,我們接到通知要去參與建設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的任務,是當時最晚接到任務的一家單位。與此同時,5號館和6號館涉及的面積和床位數量又是最大的。面對這么艱巨的任務,每個人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但是很快,我們就把壓力轉化成了行動。
在中建集團的統籌領導下,我們中建八局充分發揮“集團軍”優勢,將建設完臨港洋山特保區萬人方艙醫院的建設者整體轉戰到國展中心方艙,又迅速集結了河北、山東、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重慶、廣東等多個省市的2800多名管理人員和勞務工人,全力支援方艙醫院建設。我查了一下數據,高峰時期,國展中心現場有9000多名建設者、120多臺大型設備在同時工作。
設計團隊在原圖紙的基礎上,經過不到一天的設計優化工作就完成了任務。為什么能做到這么快呢?因為國展中心本來就是我們中建八局參建的,所以我們對這里的建筑環境非常熟悉,包括設備、機電、建筑情況等等。我之前還參加過火神山和雷神山方艙醫院建設,對于方艙醫院設計標準、醫療設計、標識導視體系設計等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對我們設計師來說,有了圖紙只是走出第一步,還得在施工過程中進行調整細化。國展中心原來僅有展覽展示功能,我們將它的空間分為感染區、發熱區、檢驗科等專區,飲用水、污水處理問題都給我們帶來了考驗。為此我們提前跟設備公司溝通,請他們配合來做末端的技術處理。另外,還要對設備投入、數據參數進行預判和計算,前期多預判一點,后期投入就能準確,更加安全合理。我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很短的周期里讓工程“一氣呵成”。
設身處地想想,來到方艙的市民多少都會有點焦慮不安。所以盡管工期短暫,我們還是努力增加了一些人文關懷的視覺設計。比如方艙燈光方面,因為燈不能關,肯定會影響人的休息,所以我們按不超過120LX的照度來設定休息區的燈光,使它基本控制在80-120LX之間。這樣的話照度就不太強,是比較合適的。其他核酸區、就醫區等不同區域也有不同的光照度。
再比如,原來各區域只是通過文字標識來劃分,我們特地加了大面積的、醒目的、暖色調的色塊進行標識,一方面讓不同區域的功能更加直觀明了,一方面也使得人們的心情不那么壓抑。
經過24小時輪班、現場不停工的接力奮戰,我們比預期工期提前兩天完成全部工程。之后我又投入了其他方艙的建設,偶爾在群里看到一些關于國展中心方艙的評價,說患者在里面感覺很溫馨舒適,我也感到很欣慰。
作為醫療建筑設計師,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責任。順利交付投入使用,我們的工程只算成功了一半。后面還要對移交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服務及數據記錄。此外,我們這次在跟進任務的同時,也編寫了一些數據庫資料和白皮書。圍繞抗擊疫情等緊急情況,我們專業人員在管理、設計等方面梳理了相關案例,希望為日后類似情況提供指導和借鑒。
我祖籍在江蘇蘇州,大學畢業以后先是留校任教,后來想自己還年輕,應該去上海闖一闖。就這樣,我在上海干事創業,一晃過去十多年了。上海給了我廣闊的平臺,我也很榮幸與它同甘共苦、風雨同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