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帕金森病?可以治愈嗎?患者是否可以接種新冠疫苗?
帕金森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四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到2030年,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將達500萬,幾乎占到全球患者數的一半。帕金森病患者中約有10%~15%發病年齡低于40或50歲,成為早發帕金森病,其病因可能與遺傳因素關聯更大,不容忽視。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可從其癥狀表現入手去認識。”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毛薇教授介紹,帕金森病典型癥狀可概括為“抖”“慢”“僵”。抖,即靜止性震顫,是指患者在安靜放松狀態下肢體出現節律性抖動,在活動后抖動明顯減輕甚至消失;慢,通常是指患者在做快速重復動作(如刷牙、打雞蛋等)時出現速度變慢、幅度減小、有停頓;僵,即指肢體僵硬,醫師查體中會發現患者肢體的肌張力增高。
除三大典型癥狀外,帕金森患者往往還有一些其他癥狀。如面部表現,面具臉;步態異常,如行走時抬腳幅度低,腳尖抬不起來;姿勢平衡問題,如駝背或脊柱側彎,易跌倒。北京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內科萬志榮教授則強調,專科醫師還需要關注患者有無非運動癥狀,如便秘、嗅覺減退、快動眼睡眠期睡眠行為障礙(與夢境相關的大喊大叫,拳打腳踢)等。
“帕金森病患者就醫情況并不樂觀。”萬志榮教授在2015年度對逾500位患者的調查顯示,近一半患者是在患病一年后才得到臨床確診,早期的漏診和誤診現象并不少見。目前,帕金森病治療的主要手段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在疾病早期,規范合理的藥物治療能夠帶來癥狀的明顯改善,大多數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雖然目前尚無藥物能明確地延緩疾病進展。但某些藥物已經顯示了一定延緩疾病進展的趨勢,因而可以早期使用。
帕金森病藥物大約分為6大類10余種,單胺氧化酶B型抑制劑顯示出延緩疾病進展的趨勢,也有一些臨床研究證據的支持,對癥狀改善也有很好的效果。需要關注的是,隨著疾病的進展,藥物治療效果會出現不穩定。在此階段,出現明顯的癥狀波動或異動癥,如單純藥物治療無法滿足生活功能的需要,可考慮采取手術治療。“此外,仍有很多有價值的治療方式。”毛薇教授補充說,如良好運動習慣有助于延緩癥狀進展,貫穿全程的康復治療手段也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有力補充。
目前,由于疫情影響、異地就醫、掛號難、患者及家屬認識不到定期復診的重要性等問題,能做到全程管理的患者比例并不高。隨著互聯網遠程醫療模式的出現和推廣,帕金森病患者全程管理已經顯示出了極大的優勢,未來必將讓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從中獲益。
目前,國內疫情仍舊復雜嚴峻。在疫情期間,帕金森患者居家時應當注意病程記錄、居家護理、康復運動等內容。此外,對于帕金森病患者治療過程中能否接種新冠疫苗?萬志榮教授表示,患者首先應當了解自身有無過敏體質,警惕接種疫苗造成過敏。其次,對于病情嚴重者,不建議接種,其風險性較高!
世界帕金森日之際,靈北中國支持的“齊心抗帕,點亮未來”兩場科普直播在線上舉行。在毛薇教授看來,“齊心抗帕”實質上是指醫患共同參與的帕金森病全程管理,它不是一個人的道路,需要多方面力量參與其中。從醫生角度而言,帕金森病的診斷治療涉及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復科、心理科、營養科等多個科室,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治療模式才能給帕金森病患者帶來長遠的獲益。而在萬志榮教授看來,“點亮未來”是齊心抗“帕”的結果。做好了全程管理,患者的未來就能在掌握之中。同時,辦法總比困難多,帕金森患者不可因為疾病無法治愈就聽之任之,科技進步會帶來更多治療方式的更新,治療應滿懷期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