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普|上海1.1萬余位感染者出院,會復陽再度感染嗎?擔心的鄰居們看過來
今天上午舉行的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介紹,本輪疫情以來,截至昨天,已有出院患者和解除醫學觀察人員11000余人。“我在這里再強調一下,對于出院和解除醫學觀察人員,屬地必須做好對接,允許他們回家,不得阻攔,要關心好同時配合做好他們的居家健康監測。”
可以說,雖然本輪疫情的感染者人數仍處于高位,但目前已有符合出院標準的感染者開始陸續回到社區。同時,昨天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也提到,“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經驗來看,新冠患者治愈出院、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后,他們體內已產生相應抗體,根據疾控專家研究,目前還沒觀察到造成傳播的案例。希望家人和社區不必為此擔憂,更不能歧視。”
不過,既然回到社區后需要繼續居家健康監測,那么患者及感染者還需注意些什么?鄰居們的擔心是否有必要?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邀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新宇進行解答。
王新宇說,市民們最擔心的所謂“復陽”問題,是指新冠感染者在核酸檢測陰性后一段時間,再次出現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情況。“現在很多研究發現,新冠感染者康復后,即使核酸還能檢測到微量,也就是Ct值在35至40之間時,幾乎沒有傳染周圍人的能力。”
也正因如此,3月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改變了出院標準中核酸檢測值的要求,規定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便符合出院的核酸檢測標準(出院同時還需要符合臨床標準)。“所以如果是已經完全滿足出院標準或解除隔離標準的感染者,一般來說不會造成周圍人的感染。”
同樣,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此前也在解讀新版《方案》時解釋,“出院后7天居家健康監測的標準是有醫學依據的,既讓感染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減輕隔離期間的經濟負擔;也節省了相應的隔離用房和其他社會資源,讓整個社會應對疫情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不造成隔離資源的擠兌。基于診斷標準的改變,縮短隔離期后,復陽概率就會非常低;按照我們的研究,就算復陽了,核酸水平都已經非常低了,基本沒有因為復陽造成過二次傳播。”
不過,王新宇也提醒,正如《指南》強調,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后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時,相關人員仍應該戴好口罩,有條件者應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
除了鄰居的“擔心”,一些出院者自己也“糾結”:在方艙醫院或醫療機構使用過的物品還能用嗎?王新宇說,據了解,出院前,患者及感染者攜帶回家的物品都由醫院進行了統一消毒,如果還要為隨身攜帶的如電子產品等進行消毒,請注意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如需要稀釋的消毒劑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稀釋后使用,以免造成呼吸道的損傷;噴灑酒精最好不要在室內進行,避免引起爆燃、火災。”此外,回歸居家生活后,也無需特別消毒家中物品,因為病毒很難在室溫環境中長期存活。
“在這樣的7天后,就可以說是非常安全的一個時間段了。”他表示,如果出院患者及感染者能遵守上述做法,不會對鄰居造成任何感染的威脅,社區及周邊更不應該歧視新冠感染的康復者。“相反,社區應該更好關心他們,為他們盡可能提供一些幫助。”王新宇最后提到,“當然,目前上海此輪疫情尚沒有結束,每一位市民都仍應遵守防疫規定,共同努力,盡早終止疫情的大規模流行。”(黃楊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