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吃勁關鍵階段 上海街鎮社區干部發揮基層智慧
每天一份社區公告傳遞信息、套餐送到封控小區門口、臨時醫療點永遠亮著燈……
最吃勁關鍵階段,同心抗疫盡銳出戰
上海街鎮社區干部發揮基層智慧,力求便民利民,構筑社區防疫屏障,盡力保障居民生活需求
■本報記者 唐燁 黃勇娣 吳越
大型居民區內,居民從下樓到做好核酸采樣,僅用10分鐘;封控小區外,集裝箱改造的臨時醫療點,永遠亮著燈;以往只賣給商超的預制品套餐,以同樣的“批發價”,出現在封控小區居民的餐桌上……在上海許多街鎮,疫情防控工作正在高效有序地開展。
盡銳出戰,決戰決勝。上海各街鎮社區干部投入全部精力,精心組織、主動發揮作用,投入這場抗疫戰斗中,努力為居民在社區中構筑一道安全的、有溫度的防疫屏障。
確保“隨時有人能頂上”
靜安區彭浦鎮最近在全域范圍內,僅用48小時完成了轄區內的居民和企業員工兩次核酸采樣。“科學布點,精心組織,注重服務。”彭浦鎮負責人這樣總結。彭浦鎮充分考慮每個小區、園區、樓宇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置87個采樣點,做到“全面覆蓋、便民便捷”;在每個采樣點劃分“等候區”“采集區”“緩沖區”,形成流水操作,提高采樣效率;對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等,安排志愿者提供登記服務……
在閔行區的一個大型小區,居委干部精心組織、引導,1500多戶居民日前高效有序地完成了核酸采樣。高效有序的背后是細致再細致。“我們提前做好方案,一遍遍‘打磨’。”該小區居委會干部介紹,我們將志愿者分為上門通知、秩序維護、信息登記、點位引導等不同小組,大家“各司其職”。“上門通知組”按樓棟號,從小到大依次上門通知,做完一批再通知下一批,“秩序維護組”按照10人一組為已下樓排隊的居民編組,交由“信息登記組”按順序登記個人信息,再由“點位引導組”引導至醫護人員處依次做核酸檢測,一組接一組,無縫銜接……
社區一線,時刻不能離人,特別是當下正是抗疫吃勁時,突發狀況較多。上海許多街鎮都未雨綢繆,充分調動組織各方力量,確保“隨時有人能頂上”。彭浦鎮現在有14支來自社區各方面的“突擊隊”,24小時待命,參與做好封閉管理區域人員排查、核酸檢測、封閉管理、夜間值守和日常服務保障等工作;寶山區友誼路街道設置了“臨近小區防疫AB角”模式,讓AB角兩個居民區全體班子成員可以在對方出狀況時互相補位,前幾天一居民區多個樓棟被封控管理,該居委所在的樓棟恰好在其中,連同居委干部一起封了起來,距離最近的臨江新村居委干部立即被調度到一線支援,發揮了大作用……
智能化、智慧化的技術手段,有著人力所不及的便捷。上海社區最近涌現了不少智慧化“利器”,為社區防疫“增能”。徐匯區有81個居民區用上了徐匯“居村微平臺”,通過這一大數據平臺,居民區干部可實時獲取居民兩輪核酸采樣的完成進度。 下轉◆5版
(上接第1版)“以往梳理居民信息、打印通知、分樓道張貼這幾步就需要大半天,現在居委干部在手機端就能完成所有的居民告知工作,再配上人工巡查通知,就有了‘雙保險’。”首批用上這一功能的漕河涇街道龍漕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壽冬梁贊不絕口。截至目前,“居村微平臺”已累計服務超過43.4萬人次的核酸篩查。下一步,針對封控小區危重癥居民轉運治療遇到的難題,醫療轉運功能也將上線。
難題挑戰,激發“基層智慧”
“時間緊、任務重”,是很多社區抗疫一線工作者當下的感受,一些意想不到的難題更是不期而至。他們在一次次高效完成抗疫任務中,激發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基層智慧”。
如何快速幫助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進行核酸采樣登記,一度是上海很多社區抗疫一線工作者面對的共同難題;如今這一難題依靠“基層智慧”迎刃而解了。
“阿姨,請把身份證交給我,我來幫您登記信息和打印二維碼。”在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多個小區內的臨時核酸采樣點上,都出現了手持學生打印錯題的“神器”——“喵喵機”的志愿者。只見志愿者打開自己的智能手機替老人在“健康云”上進行測核酸登記,隨即將生成的二維碼截圖,通過藍牙傳給身邊的“喵喵機”,嗖嗖幾聲,“喵喵機”就打印出了一張長寬10厘米左右的小紙片。拿著這張小紙片,老年居民就可以去醫護人員處進行核酸采樣了。
路徑不止一條。青浦區練塘鎮東淇村干部編寫了一套“自動批量核酸檢測登記程序”,只需準備好一張“人口信息表”,該程序就能自動運行,數十秒就能生成一個登記碼,有了這套程序,一位工作人員花半天時間就完成了該村800多位50歲以上居民的登記工作;崇明區新國村干部在模擬器里運行“健康云App”來自動生成登記碼,使用這一方法后,只用兩臺電腦、半天時間就能將新國村1200余張登記碼全部制作出來……
社區抗疫離不開居民的支持與配合,如何精準打通防控宣傳的“最后100米”“最后50米”,社區干部“各顯神通”,想出了很多好用管用的方法。
在寶山區大場鎮,某大型居民區的居民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看:今天的“社區公告”發布了什么內容。“今天小區將進行核酸采樣,大家聽到通知后再下樓,不要在小區集聚;請提前準備好核酸登記二維碼;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居民不要著急,現場會有志愿者幫助您……”該小區進入封控管理已11天,居委會每天都會通過線上與線下發布一張“社區公告”,將當天防疫安排、防疫要點和社區服務內容,分享給居民。一份“社區公告”傳遞了信息,更引導了居民配合防疫工作。
努力保障封控小區居民生活
到哪里買菜,是封控小區居民關注的頭等大事。不少街鎮第一時間與區域單位、社會組織對接,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和便民配送工作。
在金山區楓涇鎮,部分小區封控后,鎮政府火速與轄區內直供大型商超、商場的食品企業對接,將企業的“拳頭產品”以散賣的形式專供給封控小區居民。封控小區居民前一天晚上在“平價抗疫套餐微信群”中選購,一鍵下單付款,第二天早上9點,套餐就被送到了小區門口。“一個‘平價抗疫套餐’價格50元至80元,包含5到7個預制菜,都是楓涇本土優質食品企業推出的產品。這些產品平時專供商超與連鎖餐飲,企業此次以批發價零售給封控小區居民。”楓涇鎮干部介紹。從3月22日開放渠道,已有300多戶封控小區家庭享受到套餐的便利。楓涇鎮又梳理了8家《楓涇鎮地產農產品直送基地名單》,推出更多新鮮蔬菜類平價“抗疫”套餐。
看病配藥也是封控小區居民的一大擔憂。寶山區大場鎮大華一路上,一個小型停車場內的集裝箱最近直到夜深人靜還亮著燈。這里是改造后的臨時醫療點,承擔著保障周邊多個封閉小區3000多戶居民醫療需求的任務。
在這個“集裝箱”臨時醫療點,不論白天黑夜,只要電話鈴響起,總有值守的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接聽。“周邊的封控小區大多是老公房,老年居民多,各類就醫需求復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抽調精兵強將在此坐鎮,盡可能快地解決居民遇到的問題。”大場鎮副鎮長錢葉萍說。在臨時醫療點,居民一般常用到的感冒藥、高血壓藥、傷筋膏藥、抗生素都能配到,還有一些在指定三甲醫院才配得到的藥品按照居民需求也被送到這里。值班醫生時刻做好準備進到“內場”救急。前幾天,一位91歲的高齡老人突然血壓降低,還有便血情況,情況非常緊急。撥打120急救電話后,值班醫生邵江煒立即帶著護士趕往老人家中。經檢查,老人面色蒼白,有出血性休克的危險。邵江煒立馬開通補液、擴容,在急救車到來前穩定了老人的血壓。
在構筑社區防疫屏障的同時,上海街鎮居村努力保障處于封控管理狀態下的居民能盡可能地如常生活、安心生活。(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