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開始立遺囑,支付寶、微信、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成常見財產類型
中華遺囑庫今天正式發布《2021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全方位對遺囑大數據進行解讀。記者從中華遺囑庫了解到,白皮書對已入庫的22萬余份遺囑進行不同維度分析對比,首次公布了“00后”立遺囑、第三次分配背景下遺產捐贈志愿服務等一批遺囑登記數據。
“00后”開始立遺囑,虛擬財產被納入
隨著社會發展,近些年來,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的群體中,已經出現不少年輕人的身影,且每年呈現增長趨勢。
記者了解到,今年中華遺囑庫首次公布了“00后”遺囑數據。數據顯示,2020-2021年的立遺囑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近一年增長了14.42%。根據分析,“00后”人群立遺囑主要處分的財產以“銀行存款”和“虛擬財產”為主。
截至2021年底,“90后”立遺囑總人數達到1204人,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80%,“90后”訂立遺囑的人數,表現出每年穩步上升的趨勢。“90后”立遺囑受關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遺囑中的財產類型更多元化和豐富。
與“00后”相比,“90后”遺囑中涉及房產較多,有71.64%涉及房產。據了解,該人群中,父母買房掛名在子女名下的現象比較常見,除房產以外,父母還會選擇將股權掛名在子女的名下。
與其他年齡段人群不同的是,“00后”“90后”的遺囑中處理財產表現更豐富,“虛擬財產”的納入和安排成為突出特征:支付寶、微信、QQ、游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是“00后”“90后”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
珍惜眼前人,通過遺囑表達關心
年輕人訂立遺囑的原因有許多,據統計,超過一半人認為無法確定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如果什么都沒說就走了太遺憾。疫情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人們的認知,珍惜眼前人,通過遺囑來表達自己的關心,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2021年春節前,中華遺囑庫曾接到一通特別的電話。“我想立遺囑。”電話那頭,是一個16歲的少年。“我要把攢下的所有存款都留給媽媽,萬一我不在了,那筆錢可以給媽媽多一些照顧。”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年滿16周歲、并且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可以立遺囑。原來,男孩是一名護士,曾在一家醫院支援抗疫。在疫情最嚴重的兩個多月時間里,他目睹了多位重癥患者離開。每當想起那些曾經鮮活卻又消逝的生命,他感到如果什么都沒說就離開未免太遺憾。離開一線以后,這個念頭一直在他腦海里。男孩從小便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是他的精神支柱和牽掛。他對工作人員說:“媽媽是我的一切,這些錢也是我的全部了。”
隨著社會觀念不斷改變,從談“遺囑”色變,到“00”后立遺囑成為一種現象,立遺囑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辦理遺囑的年輕化趨勢愈加明顯。有觀點認為,這種對生死態度的轉變,恰恰是一種理性的態度,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或許它不意味著人們對于死亡沒有了焦慮和恐懼,而是他們在訂立遺囑的過程中,重新審視了過往和未來的人生。
遺產捐贈服務,助力三次分配
三次分配作為共同富裕的基本性制度安排,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對財產進行合理的慈善捐贈,被視為助力三次分配的途徑之一。在此政策背景下,中華遺囑庫推出了“遺產捐贈”服務,目前,一共有126人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在去世后將財產進行捐贈。
據統計,捐贈對象為公益組織的,占比超過80%,其余捐贈對象則包括:黨組織、公益機構、企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等。
通過訂立遺囑捐贈財產,可為該財產設立遺產管理人或慈善信托,比如遺囑人去世后,委托受托人將遺產交給慈善基金會,也可以通過設立慈善信托,或直接向受益人捐贈。此外,通過訂立遺囑捐贈的財產必須是合法財產,本人對財產享有處分權,同時,在捐贈的財產數額上,沒有條件或限制。與普通捐贈不同的是,遺囑人可以隨時修改自己的意愿,隨時可以增加、減少捐贈的規模,或者撤回捐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