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篩查后,防控措施將動態調整
48小時內核酸檢測采樣要等到陰性結果,管理措施才能解除
■本報記者 顧泳 秦東穎
在昨天舉行的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新版《診療方案》進行了解讀,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則針對市民關心的有關重點區域篩查問題一一回應。
不會增加防控風險
患者出院后管理,隔離14天還是21天?一般認為隔離越久越安全,此次《診療方案》進行科學制定,為7天。張文宏說,7天必須有充足科學依據,當病毒載量低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具有傳染性,居家7天再做一次核酸檢測,符合病毒很低的水平就可以。這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講,是一次大調整。
新版《診療方案》中,Ct值從40變成35。針對這一變化,張文宏解釋,Ct值原則上是核酸擴增閾值。標準調低,意味著患者在醫院不會隔離非常久,出院可以提早了。最關鍵的一點,Ct值到了35水平后,就不再要求患者在隔離酒店再隔離2周,可以直接居家觀察。
“現在上海新冠肺炎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是15天,調整后,可能降低到10天,以前還要隔離兩周,現在可以居家。對于被隔離的人、被隔離的家庭,感受度會出現非常大的改變。這也是專業醫生拍手叫好,同時又對整個社會不增加防控風險的科學調整。”
可留出更多資源
張文宏特別提到,目前專業醫療機構里重點討論的是分層救治、分層治療。“我們會把病人按照輕癥、重癥還有高危因素進行分層,輕型、普通型都要進行分層,輕癥病人和無癥狀的人會隔離在指定具有醫療條件的隔離點進行觀察,可以留出更多醫療資源救治重癥病人。”
張文宏表示,未來疫情防控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條件:疫苗保護、治療能力提升和充足醫療冗余度。對未來我們有三個武器:第一,疫苗充分的注射;第二,有治療有效抗病毒藥物和其他藥物包括中醫藥等支撐;第三,有非常充足醫療冗余度。這次《診療方案》的更新是在抗疫整個過程當中非常具有戰略性的一次調整。
最大程度避免人員規模性流動
近日,上海正在進行重點區域網格化篩查。這些重點區域是如何劃定的?此輪網格化篩查結束后,是否意味著就安全了?
鄔驚雷告訴記者,重點區域是以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出現病例和感染者的情況,及其在區域、單位、人群中聚集和分布特點,結合考慮區域內人口密度、社會特征、經濟活動特點等綜合因素確定。
此輪48小時內做完兩次核酸檢測后,將根據篩查結果,綜合研判篩查區域內的人群感染風險以及是否有擴散傳播風險可能。特別是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研判擴散傳播風險的可能,動態調整下一步疫情控制措施。
從個體層面來講,48小時之內測兩次核酸,如都是陰性,說明你目前是比較安全的。從區域層面看,只有區域內所有人員兩次篩查均為陰性,提示區域內目前風險較小。區域內如檢出陽性,尤其是陽性例數較多的情況下,表明社會面仍存在潛在感染和傳播的風險,需要做進一步研判,采取下一步針對性防控措施。
鄔驚雷提醒,各個區篩查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因此提倡已經完成篩查的人員盡量減少外出,最大程度避免篩查期間人員規模性的流動,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由于48小時內核酸檢測采樣結束要等到陰性結果,管理措施才能解除,因此市民實際感受可能會超過一定時間,也請給予理解。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