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腎臟日:“糖友”需警惕,別讓你的腎太“甜”了!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3月8日報道:2022年3月10日是第17個“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是“認識腎臟,保護腎臟”,與以往重點關注疾病防治不同的是,更多強調疾病教育,以提高公眾對各種腎臟病的認知。該主題的提出也真實反映出我國腎臟病患病率高,但知曉率低的現狀。世界腎臟日前夕,記者采訪了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丁小強教授。
糖尿病患者應進行腎臟疾病的早期篩檢
對于慢性腎臟病而言,我國的發病情況是怎樣的,與其他慢性病相比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丁小強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的改變,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發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10年前全國范圍的流行病學研究報道了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約為11%。近年來,尤其是2011年以來,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已成我國慢性腎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將會持續升高。
與其他慢性疾病相比,慢性腎臟病的特點在于早期癥狀不明顯。如果患者等到身體不適再去就診,往往病情較重,可能會貽誤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也有專家稱慢性腎臟病為“沉默的殺手”。
那么,為什么很多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現已是晚期?有哪些信號可以警示糖友,可能出現糖尿病腎病了?
丁小強表示,一方面與糖尿病患者對于糖尿病對腎臟的損害作用認知不足,患者在平時的就醫隨訪中,往往只關心血糖方面的問題而忽略對腎臟疾病的早期篩檢;另一方面,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臨床表現同樣不典型,早期診斷依賴于實驗室檢查。一旦患者出現浮腫、尿液泡沫增多,胃口不好,乏力等不適癥狀,均應盡早就醫。
提高公眾知曉率 慢性腎病伴糖尿病可防可控
據介紹,近年來在糖尿病腎病治療的領域上有不少新藥的研發和問世。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 2(SGLT2)抑制劑,目前認為SGLT2抑制劑對于糖尿病腎病和非糖尿病腎病都有一定的腎臟保護作用,可以預防尿毒癥發生,減少腎病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其他的新藥還包括胰高血糖素樣肽 1(GLP-1)受體激動劑、內皮素受體阻斷劑等。去年7月,首個非甾體選擇性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非奈利酮在美國獲批上市。研究顯示,慢性腎臟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經非奈利酮治療后,2年內腎功能快速減退、尿毒癥和心血管死亡等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下降。該藥的問世填補了慢性腎病伴2型糖尿病治療空白,也為糖尿病腎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丁小強說,加強科普宣教是最直接的方法,可以利用目前的自媒體,多媒體等新型和傳統媒體進行腎臟健康的科普宣教,提高老百姓對腎臟疾病的認知;另一方面,相關領域的專家們也可以通過不同渠道、不同層面向有關的衛生決策部門呼吁,爭取更多的衛生資源用以優化慢性疾病的臨床防診治流程,提升老百姓主動健康和疾病自我管理意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