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與浦東團的第五次對話:引領區,就是要回答“時代之問”
“就是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距離預定開會時間還有10分鐘,浦東代表團審議已經開啟。有與會者笑言,2022年頭上的這場審議,跟這一年的開局一樣,頗有些“趕前抓早”的味道。
這也是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連續第五年參加浦東團審議。五年間,浦東慶祝了自己的而立之年,進入新的歷史征程,并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引領區。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寄語浦東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8個月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
“前三十年,我們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打下了堅實基礎,”審議現場,李強數次與代表們重溫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今后的任務,就是在已經鋪開的畫卷上繼續寫深寫實、增色添彩,使其更加絢麗、氣象不凡。”
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2022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浦東82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176億元。這是浦東打造“引領區”的第一個完整年,以大項目開工作為開局,是一個特別的信號。
對整個上海而言,在面臨重重壓力挑戰的這一年,穩增長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而上海經濟增長,首先看浦東。
“發展如果不沖在前面,就談不上引領。”李強在講話中,將“經濟發展的引領”列為引領區三大內涵之首。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杭迎偉代表提到,浦東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當好全市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動力源”。
他用一組“個十百千”的數據描述浦東新一年的發展愿景,包括力爭GDP增速高于全市1-2個百分點,多項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集聚超100家亞太級以上總部企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30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力爭千億增長。
要做到這些,意味著“起步即沖刺”,年頭上開始就要“全程發力、抓早抓緊”。
建設引領區,對穩增長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亦提供了特殊的歷史機遇。一方面,諸多制度創新有望產生強大推動作用,當下的一大要務,就是促使其早日落地、見效。
比如備受外界關注的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設,就被期望加速推進、及早見效。證監會上海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兼上海稽查局局長程合紅代表談及此事,就引來場內共鳴。在多位與會代表看來,這項來自中央的戰略部署能否盡快落地,不僅事關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更關乎全國的金融版圖與高質量發展。
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宏代表則表示,應在去年開展“全球營運商計劃”并嘗到甜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探索,推動全球營運商集聚,創新引領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融合”發展,凸顯上海在全球資源配置的樞紐作用。
另一方面,這種引領能力,也看是否能盤活存量資源、激活潛在空間、打通種種堵點,進而形成新增長點。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顧金山代表就表示,可在進一步做強洋山港區的同時,著眼發展潛力尚待挖掘的上海南港,大力探索水水中轉和海鐵連運等,更好回應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和港口吞吐能力提升的需要,進而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
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金煜代表則呼吁,應充分發揮上海全球資管中心優勢,積極探索股權類融資等,在浦東豐厚的金融資源與科創資源中有效架起橋梁。
在最后的講話中,李強亦要求浦東上下思考,如何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平循環,讓硬科技不缺投資,好項目不缺資金,產業化能夠落地。“這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同時,打造引領區,也意味著更多“從無到有”的探索。對浦東而言,這是一以貫之的使命。
浦東本身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改革開放也是浦東最重要的基因。從三十年前的傳統農村,到如今的高樓大廈,實踐不斷證明,浦東發展的意義,更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
而在今天,浦東需要率先開展制度型開放探索、高水平壓力測試,形成更多有顯示度說服力的改革開放成果。只有如此,整個上海要發揮的開路先鋒、示范引領、突破攻堅作用,才稱得上名副其實。
“浦東新區法規”是現場審議的焦點之一。去年,全國人大授予上海市人大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立法權,這是一項重大改革機遇。上海律師協會副會長陳峰代表在會上呼吁,要在重點領域探索前瞻性立法,建立動態完善清單,用更充分、更有效的制度供給,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他一連提了加快智能汽車發展、企業綠色發展等十余條立法建議,多是此前存在制度空白的新領域。“你講的這個題目非常重要。”李強當即回應,并希望一線法律工作者多多參與建言獻策、更多反映共性需求,更好保證立法質量。
他亦表示,浦東要勇闖最“新”的改革,敢為最“難”的改革,率先開展制度型開放探索,率先開展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形成更多具有顯示度的改革開放成果。
引領改革開放,也意味著率先觸碰難點問題、率先打通制度堵點,甚至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審議現場,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志敏代表再次談及一個近年發明的新詞:“X-研究院”。
“X”代表著無限可能和未來,也代表著打破傳統的機構組織形式,這不僅有利于進一步做強“創新引擎”,也有利于進一步引領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新興交叉學科發展。
“這類探索,浦東是不二之地,”他說,“這里有經濟基礎、科技基礎、人才基礎,應該率先努力,讓跟隨式發展變成引領式發展。”
在金融、航運、貿易等領域,不少代表也談到類似的制度性突破。對浦東而言,新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征程,天然意味著在“深水區”摸索、“無人區”探路。這無疑會遭遇許多新挑戰、新問題。
“但我們的工作,就是在解決和回答一個個時代之問中不斷前進的。”李強說。
綜合水平的樣板間
浦東要當“闖將”,要做“標桿”,要做“樣板”。而引領區框架下,這應當是一塊“全域樣板”——“要全方位走在前列,著力加強改善社會民生,著力探索城市治理,著力推進綠色低碳,形成各領域、各方面現代化的協同推進和良性互動”。
這里同樣存在大量“無人區”。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欣代表就提出一個問題:在數字化轉型和“雙碳”目標兩個方面,浦東和上海都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數字化和雙碳規劃之間,卻缺乏有效頂層設計和聯通。能源消耗量大,綠色轉型任務仍然繁重。
兩大領域,是不是能融合?能否打造“數字碳中和”?袁欣建議,浦東可借引領區建設之機,在數字化和雙碳目標執行方面進行頂層設計,成為“數字碳中和”的示范點。同時,也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資源,并及早考慮城市數字底座本身的綠色發展問題。這段提議讓李強印象深刻。審議結束后,他特意找到袁欣,“推進綠色低碳非常重要,浦東完全可以在一些項目建設、綜合建設上先行先試。”
也有多位代表在現場談及人才,并且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未必很“高端”、卻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等環節扮演基礎性作用的技能人才。
上海立悅旅游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洪程棟代表,就呼吁重視先進制造業產業鏈中技能人才不足的問題。他提出,對標全球新建先進產業鏈的集群,應提高職業技術學校辦學質量,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完善選拔、評價、激勵機制,讓面廣量大的技能人才培養出來、成長起來。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安全評價中心主任任進代表,也專門提到生物醫藥領域常常被忽視、也存在一定缺口的一線實驗技術人才。他們學歷未必高,卻對這個“高精尖”行業不可或缺。要真正做強生物醫藥產業,這個短板需要盡快補上。
“這的確很重要,我們要引進更多人才、引進各類人才。”在最后的講話中,李強特地回應兩位代表的發言,表示要努力形成梯次合理的人才結構,構筑一座城市的強大基底。這自然也是引領區應當率先作為的方面。
引領區,終究應當是全面、均衡、協調發展的引領區,也應當是在各個領域都立志同最強者比拼、與最優者同行的引領區——多位代表在針對不同領域的發言中,將浦東與世界頂尖城市進行對比。這也得到了市委書記的呼應。
“就是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是引領區應有的志氣,也是上海應有的志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