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檢出陽性 春節將近進口食物還能放心買嗎
浙江多地進口火龍果檢出新冠陽性:為何近期中招的總是它?
春節將近,進口食物還能放心買嗎
■本報記者 黃楊子
今年1月2日,浙江省淳安縣疾控中心接上級通知,發現一批越南進口鮮火龍果核酸檢測呈陽性,同批次水果部分流入淳安縣。此后,浙江省金華市開發區和金東區、永康市、東陽市也陸續發出通告,發現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火龍果流入當地市場。目前淳安縣已封存未銷售涉疫進口火龍果,對直接接觸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和管控,結果均為陰性;在其他相關地區,有關部門也要求購買過進口火龍果的人員立即自行居家隔離,避免與他人接觸,并向屬地村(社區)報告,配合做好相應管控措施,所購買的水果立即自行封存,停止食用,后續疾控部門和屬地將跟進處置。
疫情發生以來,這并不是進口水果首次“中招”,此外,還有進口冷凍肉類、海鮮等也曾發生過相關事件。春節將近,進口食物究竟還能放心買嗎?長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莊建林就此進行解答。
“中招”火龍果會傳染人嗎
“進口食物物表攜帶新冠病毒而被傳染的情況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仍均未見報道,市民不必過度擔心,。”莊建林表示,目前是寒冬時節,加之境外疫情受到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的傳播影響,近期如“攜帶病毒的火龍果”等相關事件或許還可能出現,“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火龍果會傳染人。”
他解釋,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表,如手部接觸污染物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或導致感染。但是,這種“物傳人”的傳播方式大多存在于特殊的工作場景中,如航空公司物流貨機工作鏈、進口食品冷鏈等。“一是工作空間密閉,二是病毒載量過高,三是周轉時間短,接觸輸入病毒時間早。”莊建林說,對這類重點人群的防護培訓應繼續加強,規范佩戴口罩、做好手消毒與環境消殺非常重要。
為何近期火龍果頻頻“中招”呢?莊建林說,“如經常購買水果者應該會發現,散裝火龍果也基本有一透明包裝袋包裹。進口食品入境時大多是通過航空渠道整箱運輸的,渠道各環節的消毒只能涉及外包裝層面,但如果在原產國進行摘果、包裝的果農、工人本身已攜帶病毒,是有可能讓果皮上也殘留病毒的。”他舉了最極端的例子,“攜帶較高載量病毒的火龍果進入中國,分發至供應鏈末端的超市、賣場后,被市民購入。市民如果沒有佩戴口罩,觸摸火龍果表皮后又接觸自己的口鼻,而之后又立刻前往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是有可能檢測出陽性的。”
但他特別指出,這也并不代表被感染了。正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曾表示:進口貨品檢測出新冠核酸陽性,只是說明它曾經受到過污染,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有傳染性。新冠病毒想要有傳染性,需要具備兩個特點:第一,必須是活病毒;第二,病毒載量要足夠高。“在長途運輸過程中,物表附著的病毒大多已變成‘死病毒’或病毒的核酸片段,與人傳人的‘活病毒’并不是一個概念。”
病毒能活多久尚無定論
去年,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研究人員在牛津大學《臨床傳染病學雜志》曾發表一項研究結果,其中表示,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但保持手部衛生可降低這一風險:如果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劑,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可在15秒內失去活性。目前全球各項研究結果均指向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的3個特點:在較低溫度下能存活更長時間;與多孔的復雜表面(例如棉質)相比,在無孔或光滑表面(例如玻璃、不銹鋼和乙烯基)上存活時間更長;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酒精消毒等能避免相關污染。
不過莊建林指出,相關研究的數據樣本仍不充分,通風度、溫度、濕度、病毒載量、物表條件等都對病毒存活時間有影響,目前無法給出確切的結論,“無論如何,普通市民在選購進口食物時佩戴口罩、回家立刻進行手消毒、對食品充分清洗和烹飪都是自我防護的最佳方式。”(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