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av影院免费看,亚洲无码片日韩无码片,av人妻无码网站,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公交價格坐專車?調查“代叫服務”背后的生意

2021年12月06日15:42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記者調查“代叫服務”背后的生意

公交價格坐專車? 網約車代叫不靠譜

■本報記者 栗思

“提供起點、終點,幫你5折叫車……”近日,某二手交易平臺涌現出不少“5折代叫”服務:商家提供網約車“代叫服務”,而顧客只需支付常規車費的一半,就能打到滴滴出行平臺的網約車。“坐公交的價格坐專車不香嗎?”諸如此類的廣告語和超低價吸引不少顧客咨詢下單。一賣家還干脆賣起了“代叫技術”,并稱包教包會。

“代叫服務”究竟如何享受低價優惠?折扣從哪里來?本報記者調查了隱藏在“代叫服務”背后的生意。

投訴索要平臺退費

記者先后咨詢了幾名售賣“滴滴代叫”的賣家,他們均要求“帶圖報價”。所謂的“圖”,指顧客需要在滴滴出行平臺上自行查詢行程預估價,商家根據預估價先收取一半的費用。顧客再將起點、終點信息及手機號碼等信息發給賣家,由賣家幫忙叫車。其中一家店鋪的回復有些不同,“你可以先用自己的手機號叫車,付掉也沒關系,我可以幫你處理退款。”記者嘗試自己叫了車,待行程結束付費后,按賣家要求提供了手機號和登錄驗證碼。不到1分鐘,付過的車費竟被退回了賬戶,賬號也未提示異常。不過,對方提示,該方法僅能使用一次。

該賣家的店鋪里,還同時出售“叫車技術”,并聲稱“正規、包會”,售價為98元。付了“學費”后,記者收到一份詳細的“操作流程”:行程結束后頁面轉到結算界面,此時無論支付與否,均可通過人工客服渠道反映“已經同司機線下交易,付過現金”,如未付費可免付,已付費則可要回車費。“這不是騙人嗎?平臺一找司機核實,豈不是露餡了?”對方隨即解釋,“這就是為什么一個賬號只能用一次。”

不過,賣家告訴記者,可以給記者提供購買新賬號的渠道。“滴滴新用戶限制較多,我提供的都是老號,比較貴,25元1個。”他補充道,打一個長途專車便可回本。并且,賣家還稱,“買來的號可以嘗試直接叫車不付款‘逃單’,如果平臺強制要求先預付車費后才能打車,就可以按上面的操作流程討回車費”,或者干脆提供出行信息和手機號碼由對方代為叫車,更省事。為了打消記者疑慮,他還發來自己正在處理的訂單,價格均超過百元。

所謂的“滴滴代叫”原來是這樣的“套路”。9月27日,本報曾刊發《線上叫車“逃單”現象為何多發難治》一文,揭露了網約車平臺的“逃單”現象。為了打擊“逃單”,平臺已要求新賬號在長途叫車時須先預付車費。沒想到,利用虛假投訴和惡意投訴騙取退還車費的新“逃單”方式又應運而生。

“代叫”威脅個人信息安全

在“代叫服務”的商品評價區,一位來自廈門的買家發布了自己的“購物經歷”:“我半年前下的代叫單,結果賣家溜之大吉,到現在沒付款。我天天被高德平臺短信轟炸未支付車費,現在也無法維權。”

要知道,將自己的出行信息、手機號碼等發送給對方“代叫”,已經暴露了大量個人信息,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人身、財產安全問題,一旦行程遇到問題,乘客無法及時與平臺溝通,更無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類似記者體驗過的提供賬號和登錄驗證碼由對方“代操作退費”,則等于將自己的賬號拱手相讓,更得不償失。

早在2018年,滴滴內部的“打擊黑產專項組”就發現,部分“黑產”團伙通過收集未實名認證的手機號注冊滴滴賬戶,形成了上游惡意注冊、養號、掃號,下游“代叫單”買賣訂單的產業鏈。這些人在騙取乘客“車費”和個人信息的同時,還試圖通過網上倒賣個人身份信息,虛假注冊滴滴司機賬戶。為此,平臺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和核實能力、處理能力,聯合警方多次開展打擊活動,端掉多個犯罪團伙。

律師:非法獲利,可構成詐騙

“薅羊毛”一旦過了界,面臨的法律風險也隨之增加。上海普世萬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澤若表示,閑魚上的不法商家利用網約車平臺的“讓步”規則,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明知禁止“線下支付”的情況下,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進行虛假交易,進而達到從中非法獲利的目的,獲取不正當利益,這樣的行為存在欺騙性,不僅損害平臺及司機的利益,而且不利己。若非法獲取的金額達到相應入刑數額,有可能構成刑法上的詐騙罪。而商家要求消費者支付一定“學費”,即可將整套獲取不正當利益的方法傳授給消費者,如此行為還有可能構成刑法上的傳授犯罪方法罪。

此外,如果消費者明知其非法獲利的途徑,仍舊繼續提供賬戶等信息供其惡意獲利,同時達到自己非法獲利的目的,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若非法獲利金額達到入刑條件,則亦可能構成詐騙罪。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劉律師提醒,在滴滴打車、閑魚交易等平臺強化核實、監管的同時,消費者也要在各種消費場景中,通過官方渠道或正當渠道尋求、獲取優惠,在“薅羊毛”時擦亮雙眼,尤其對于來源不明、方式不清、程序復雜的優惠方式要慎重選擇,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時,謹慎將賬號密碼等信息交予第三人、授意他人使用,保護好個人信息,尤其在一個手機號或是賬號綁定多個App平臺的如今,很有可能在日后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