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酒店預售"退燒" "囤酒店"不再吃香
今年雙十一酒店預售明顯“退燒”
出行不確定、預約難讓“囤酒店”不再吃香
晨報記者 李曉明
這個雙十一,你還在“囤”酒店嗎?
隨著雙十一的到來,各大旅游平臺也開始推出一大波酒店預售產品。然而記者采訪發現,與去年火爆無比的酒店預售相比,經歷了一年疫情出游“磨練”之后,今年的消費者對于“囤”酒店的興趣明顯降溫。
今年酒店預售
有效期減短
去年疫情以來,酒店預售產品逐漸走紅,因為其“價格低、有效期長,不約可退”的特性受到游客喜愛。去年雙十一,不少旅行發燒友在各大旅游平臺“囤”了大量酒店。
今年雙十一酒店預售再次來襲,包括飛豬、攜程等平臺均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預售產品,包括酒店和餐飲。不過,與去年的火爆相比,今年則有些降溫。
市民吳女士就是一名資深酒店發燒友,去年雙十一,她在飛豬平臺一下子入手了12張房券,囤滿了一年的旅行計劃,一些熱門酒店甚至還要靠“搶”才能買到。今年的雙十一,她依然入手了幾張房券,主要是自己還沒去過的奢華酒店,不過已經沒有去年那樣夸張。
在她看來,今年的雙十一酒店預售跟去年的套路差不多,沒有太大的驚喜。在價格上,有些酒店比去年上漲了一些。區別比較明顯的是,今年的酒店預售產品的有效期比去年更短了。“去年的酒店產品基本都是到次年6月底的,甚至還有全年有效的;今年有效期更多到次年的3、4月,超過半年已經算是超長有效了。”
還有就是經過過去一年的出游經歷,也讓吳小姐在“囤酒店”時更加理性。去年囤了12張房券,最終成功出行的差不多一半,其余都過期或者主動退掉了。有時候因為疫情,有時候因為沒有假期,還有因為酒店預約不上,種種原因都會導致無法成行。所以今年雙十一,吳小姐只選擇了自己很想去打卡的幾家奢華酒店“囤房”。
出游不可控
“囤房”無意義
對于更多普通消費者而言,過去一年中,因為疫情導致的出游不可控因素,讓酒店“囤而不住”也就失去了意義。
市民張先生去年雙十一購買了8套酒店預售產品,近的主要在蘇州、無錫、杭州、千島湖等長三角城市,遠的在三亞,而且有效期都是超過半年的,甚至有到今年年底的。因為要帶娃出行,他都是選擇的親子酒店,當時他預計,周末加上暑假,應該能夠在一年內完成出行。
然而沒想到,一年到頭僅僅只出去了1次,還只是利用周末去了次無錫。暑期因為疫情,出游計劃全部泡湯。“現在只要是哪里出現了疫情,不僅是那個城市不好去了,連它的周邊也不好去,畢竟安全第一。”張先生表示,疫情時期出游,往往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就不能做長期的規劃,只能做短期出游計劃。
而且酒店預售產品,還有一個難點在于預約,必須預約成功才能出游。有些熱門酒店預售容易預約難,“晚點約的話,早就沒房了,早點約的話,又怕出現疫情或者臨時有變故,而且一旦預約成功就不能改期了。”張先生表示,今年他決定不囤酒店了,“真正要出游的時候,最多提前兩周訂酒店,這樣比較保險。”
酒店預售熱情
也在悄悄降低
不僅僅是游客,一些酒店對于預售的熱情也在降低。
上海一家酒店集團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去年平臺搞雙十一酒店預售,他們還積極參與其中。然而熱鬧過后,發現其實預售對于酒店的幫助并沒有那么大。
“對于酒店收益而言,做預售的目的要么是回收現金流。”在該負責人看來,目前各個旅游平臺的預售,都是不約可退、隨心退、過期退,“政策沒問題,但問題在于所有的現金流只在OTA平臺不在酒店。”
也就是說,不管OTA平臺預售賣出了多少房間,但在消費者預定核銷前,預付的錢都在平臺,作為優惠提供方的酒店集團卻無法提前預支。而現實情況是,出于各種限制,真正核銷的比率要遠低于預售數量。“雖然酒店提供了有效期內的低價預售,但在有疫情的情況下,再便宜還是沒有客人來核銷;等沒有疫情了,入住率上去了,客人又一窩蜂來了,酒店即便有房也不想接之前賣的低價預售了。”
如此反復,導致很多酒店在旺季到來的時候,即使有空房也不愿接之前的低價預售,由此引發投訴糾紛。
“現在,我們將重心放到自有渠道的建設上,一些性價比高的預售產品也放到自己的平臺售賣,這樣也能回收一部分現金流,幫助我們挺過接下來的旅游淡季。”該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