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上海治城,細剖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
在上海媒體,“人民”是個天天見的熱詞。在這座天天在“變”的城市,“人民”屬性更越來越強,且全方位、全過程滲入城市的肌理與血脈,力爭讓每個市民都感同身受。
徐家匯商圈,人行天橋電梯安裝不足,老年群體和殘障人士遭遇“過街難”,人大代表提交建議,上海市人大督辦,多部門協同推進,明確全市過街天橋電梯,“應裝盡裝”!
有人發現,馬路交通標線雨后太滑,騎行走路都很危險,市民施雅丹撰寫人民建議投書政府,建議提升材料防滑性能保障安全。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迅速響應,優化涂料結構,重刷!
曹楊一村小區舊住房成套化改造,居民們各家情況不盡相同,“千房一面”設計無法滿足個性需要。通過基層民主協商,設計圖紙讓居民吃下定心丸,“一戶一方案”!
……
人民全過程參與,政府全過程響應。街頭巷尾,一件件小事體豐富著市民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體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說,要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上海城市發展的全過程,融入人民城市建設的各方面,努力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實踐地。
解剖上海城市之治,或可窺見“最佳實踐地”的成長之路。
25部立法“直通車”,架起民意“彩虹橋”
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墻繪。巨云鵬攝
“架起彩虹橋,開啟直通車”,走進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墻上這組漫畫抓人眼球。
2015年,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首批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正如漫畫所呈現:一頭連著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一頭連著基層群眾,立法民意“直通車”,就在百姓家門口。
《未成年人保護法》《退役軍人保障法》《藥品管理法》《社區矯正法》……6年來,50多部法律草案來到虹橋,廣泛聽取居民、專業人士等人群意見。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提出建議千余條,90余條獲得采納。
中學生胡樂彤參與過《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意見征集,座談會上,老師、同學、專家就留守兒童保護、課外補習班、校園懲戒、預防網絡沉迷、反對家庭暴力等一一交流,同學們踴躍提出意見。
草案中擬定,公安機關發現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等行為的,應當予以訓誡、責令其繳納保證金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拒不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的,可沒收保證金。“有同學提出,每個未成年人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如果繳納保證金或沒收保證金,條件不好的家庭承擔不起”,胡樂彤說,大家覺得,還是應當以教育為主。
幾個月,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頒布,同學們提出的這條意見被采納了!有老師感慨,“這一生動的民主法制教育、公民意識的教育歷練,會影響孩子們一生”。
國家立法需要基層智慧,城市發展同樣如此。2016年7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建立首批10家基層立法聯系點。2020年初,在對首批10家聯系點評估基礎上,優化完善了聯系點結構和布局,設立新一批聯系點25個。
街鎮、園區、企業、協會,覆蓋全市16個區的基層立法聯系點為立法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五年來,上海市各基層立法聯系點參與20件國家法律和64件地方性法規征求意見工作,提交立法建議6500余條,獲采納500余條。
在《關于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有關“給予政府特別授權”、《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有關“疫情期間進入公共場所應佩戴口罩”、《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有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有關“幫助老年人消除數字鴻溝”等立法條文形成過程中,各基層立法聯系點提出一大批高質量的意見建議。
“以人民為中心,多措并舉與基層群眾保持密切聯系,以法治之力引領和推動改革,服務城市發展,使市民生活更有品質、更有尊嚴、更加幸福,是提高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說,聆聽基層聲音,集聚基層智慧,暢通“上”“下”意見表達渠道,在法律法規制度設計上充分反映基層聲音,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應有之意。
人民建議征集,匯集群眾智慧與力量
人民建議線下征集。圖自上海市信訪辦
“曹楊的商業都太老了,能不能引進一些年輕態店鋪,讓年輕人也喜歡,這里也能更有活力”,8月,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武寧片區,一位退休社區干部當著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區政府、街道三級負責人的面,提出對街道未來發展的思考。
“建議很好,值得研究”,三組群眾代表,輪番和三級負責人面對面交談,在場不少干部贊嘆群眾智慧。“零距離”、面對面聽取人民建議,拉開“善美普陀·同心共建”人民建議專項征集大幕。
2011年上海市信訪辦成立人民建議征集處以來,市民參政議政熱情高漲,接收辦理的人民建議事項占信訪總量比例從6.5%上升到約35%,一大批具體問題得到解決,并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推動政策完善200余項。
2020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掛牌成立。“這不是簡單的多塊牌子,而是要進一步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上海市信訪辦主任、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主任王劍華說。
人民建議辦掛牌后,整合資源、打通渠道、擴寬平臺成為首要工作。依托信訪辦原有的群眾來信、走訪反映等形式,集納“人民建議征集信箱”“市委領導信箱”“市政府領導信箱”以及對12345市民熱線大數據分析,一個信息來源豐富、覆蓋群體廣泛的人民建議征集體系全面建立起來。
在一條條建議推動下,地鐵增設口罩自助售賣機,為忘帶口罩的乘客解燃眉之急;退役后的功勛測量船“遠望一號”整修一新,在黃浦江再現榮光;全市120救護車統一安裝行車記錄儀,讓“生命通道”更暢通……一條好的建議、完善一項政策、改進一項工作,已成常態。
7月起,《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若干規定》施行,這是全國首個省級人大為人民建議征集專門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規定》明確,上海市各級國家機關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要求,登記、受理、轉送、辦理人民建議,并對具有價值的建議予以充分吸納、落實。人民建議將作為制定惠民、利民、便民工作舉措的參考、作為改進國家機關工作的參考、作為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立、改、廢、釋的參考……
“人民建議征集是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具體實踐,是推動人民城市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創新群眾工作方法的有益探索”,王劍華說。
基層民主協商,讓人民分享社會發展成果
中遠兩灣城沿河步道修葺一新。巨云鵬攝
“以前講政府管老百姓,官管民,好像天經地義”,一場研討會上,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彭希哲談起對社會“共治”的思考:如今的國家與社會治理,早已不能用單純的“管理”來定義,社會發展的行穩致遠,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有效參與。
學者的思考呼應著重大政治命題——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而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的基層,無疑是最需要民主參與、傾聽群眾意見的地方。
今年7月剛剛修訂的《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明確,街道辦事處應當貫徹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建立健全基層民主協商機制,支持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聯絡站、人大代表聯系點、基層立法聯系點等發揮聯系群眾的平臺作用,通過社區代表會議、社區委員會等形式,組織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社區組織和居民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關系社區持續發展的社區公共事務進行溝通和協調,聽取意見和建議。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社區垃圾廂房改造、整治電瓶車充電“飛線”……解決社會治理“難點”,更需充分發揮基層民主作用。
中遠兩灣城,上海市內環內最大居民小區,蘇州河兩岸岸線貫通中,位于小區內部1.69公里的岸線一度是個大難題。充分協商、廣泛交流、聽取意見貫穿全程,13場業主磋商會先后召開,街道牽頭,多個區屬部門參與,邀請業委會及業主代表參加,圍繞沿河樓棟安全、步道設計、路口停車等問題集思廣益,開放小區內岸線的提議終獲業主投票支持。
“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依靠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加強創新社會治理”,彭希哲認為,人民群眾的參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讓老百姓不分社會階層、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共同平等地分享社會發展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