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裝電梯”!徐匯區14棟居民樓兩個月完成加梯全覆蓋
一個小區16棟既有多層住宅,其中具備加裝電梯條件的14棟居民樓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了從意愿征詢到最終簽約的全流程。這一速度讓不少等待加梯的小區頗為羨慕。
位于徐匯區長橋街道的百龍小區,一鼓作氣實現了加裝電梯全覆蓋。值得一提的是,小區內14棟要加梯的居民樓包括了一梯兩戶、三戶、四戶等不同類型,資金分攤比例和居民溝通成本均有鮮明差異,加梯過程甚至幾次差點半路“夭折”。
從“政府要我加梯”到“我要裝電梯”,百龍小區的居民用兩個月時間,完成了很多小區幾年都無法實現的加梯全覆蓋。
意愿征詢“真心換真心”
2018年5月,謝偉當選百龍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已經在小區居住了20年的章建新很快發現,這個新來的書記看起來五大三粗,做事特別細心。今年3月,新一輪居民區領導班子換屆完成,小區開始加裝電梯的征詢,章建新發現這位謝書記還有雷厲風行又相當執著的一面。
百龍小區建于1992年,大部分居民是1998年前后搬遷進小區的,既有房屋原拆原建的“本地人”,也有從市中心動遷來的居民。小區一共18棟樓,除了2棟高層商品房,剩下的16棟多層住宅中,15號、16號居民樓經審核不符合加裝條件,其余1至14號居民樓都可加裝電梯。作為百龍小區的居民骨干,章建新還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居委會主任。她居住的4號樓為一梯四戶,如果所有居民都參與加梯成本分攤,住在最高層6樓的章阿姨要分攤4.5至5萬元。“3月中旬,我們開始挨家挨戶上門,或者打電話征詢加梯意愿……都是鄰居嘛,一開始我們覺得溝通應該不難,事實的確如此。”章建新作為4號樓的“加梯三人組”成員之一,主要負責溝通征詢工作。“加梯三人組”也是長橋街道從去年疫情防控“三人組”機制中借鑒而來的工作法,每棟樓都要組成一支包含黨員、志愿者和樓組長的加梯小分隊,互為監督和證明,每次簽約,三人都要簽字。
在實際征詢中,百龍小區加裝電梯的特點和難點逐漸浮出水面。首先是人戶分離情況普遍,大部分業主都“神龍不見首也不見尾”,租戶也沒有權利做主。怎么辦?章建新就每天一早到居委會,跟謝偉一起辦公,用居委會的座機打電話給不住在小區的居民業主。“用手機打,別人很難相信你,用居委會工作電話打,電話撥過去,至少大家會接聽。”哪怕只是在電話里,想裝電梯和不想裝電梯的意愿也能或多或少從居民的言語中分析出蛛絲馬跡。“遇到想裝但有顧慮的居民,我們會詢問是否能加微信,把基本資料、初步方案和其他小區加裝成功的案例發給對方,讓居民心里有底。”謝偉說。
這還只是“真心換真心”的第一步。通過第一輪為期約一周的電話溝通和上門咨詢,整棟居民樓基本可以梳理出“堅決不同意”“不同意但有松動空間”“主要看價格”“基本同意”和“意愿強烈”這幾類。先去掉堅決不同意的居民戶數,看是否滿足專有面積三分之二的占比:不滿足,只能暫時擱置加梯,啟動第二輪征詢;滿足,就聯系加梯公司,制定第一版資金分攤方案。
“能爭取一戶就爭取一戶”
真的要出錢了,之前從未預料到的問題開始接二連三地出現。“我們樓里有一戶居民,房子長期出租,一開始同意加梯,后來又說自己手頭沒有流動資金,于是我連夜查了政策,發現可以使用公積金加梯,就馬上告訴他。”章建新說。還有一戶居民原先每輪征詢都說同意加梯,等到要簽字確認分攤金額時卻突然說:“看到有居民不同意,既然這樣,那我們還是不同意、不參與了。”雖然這戶居民的退出沒有影響到“加梯”的最終決定,但每一戶的分攤比例卻要因此推倒重來。類似這樣的變數,章建新遇到的次數兩只手都數不過來。
也有居民抱著“錢你們先分攤,我現在不參加,等到我想坐電梯了再出錢”的想法,在征詢單上寫了“棄權”。“如果大家都這樣想,不就滿足不了法定比例、裝不了電梯了嗎?”從3月中旬啟動正式征詢,到4月9日成為首批簽約的4個居民樓之一,章建新所在的4號樓其實只用了短短20多天。但就是這3個星期,讓她覺得自己仿佛像年輕人打游戲一樣在“練級”。
謝偉記得,今年清明小長假前,小區3號、4號、11號和12號居民樓已確定于4月9日進行加裝電梯簽約。4月5日,他趁居民們尚在假期中、人員比較齊整,開了一次確定最終細節的征詢會,小區業委會和加梯公司杭州西奧電梯現代化更新有限公司的代表也都在場。沒想到,這次會議開得并不順利。“居民對電梯公司最終提供的合同條款、后續維保沒有完全信任。”當天會議結束,謝偉一度認為,4天后的簽約只有一臺能成。“但我不甘心,前面大家做了這么多工作,不能就這么放棄。”于是,兩天后,謝偉又請居民、業委會和電梯公司代表開了次會。這一次,大家的言語都緩和了許多,電梯公司經過研究,現場表示可以讓步,修改了部分條款。“居民心里都是想裝電梯的,但又要確保自己的權益沒有損害,這種矛盾心理很正常,居委會的工作就是要疏通化解。”
在章建新居住的4號樓,那一戶聲稱自己暫時沒有流動資金的居民,最終在她的建議下寫了一張欠條,先由樓內其他居民墊付他的分攤金額,待申領到公積金后再逐一歸還給大家。說服鄰居寫欠條、用公積金加裝電梯,再說服其他人先墊付,這一系列過程,讓章建新覺得自己會不會有些“道德綁架”鄰居們?“我不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如果就因為一兩戶居民的猶豫使加梯失敗,那么對之前抱以希望、每次征詢都積極配合的住戶是不是也要有個交代?還是要能爭取一戶就爭取一戶。”
政策支持提升加梯簽約率
今年67歲的屠羚居住在百龍小區11號樓,在“加梯三人組”中擔綱樓組長角色。同樣是一梯四戶的居民樓,屠羚說她們樓里居民老齡化程度和出租率非常高,屬于加裝電梯中典型的“雙高”居民樓。“一樓是商戶,2至6樓的20戶中只有8戶是自住房,其余12戶都是出租戶。”這讓她一開始對加裝電梯沒有抱太大希望。但謝偉卻對她說,政府最高可以對加裝電梯補貼28萬元,有政策為何不嘗試一下?
于是,屠羚也和章建新一樣坐進居委會辦公室,一家一家試著打電話征詢加梯意愿。“一圈打下來,沒想到5樓、6樓都同意,這樣2、3、4樓也好辦了。”屠羚馬上將加梯公司和居委會初步測算的資金分攤表發給大家。要收錢時,問題接二連三地出現了。有居民說,自己不住在樓內,對加梯的態度是“可裝可不裝”;還有人說“我還走得動,用不著電梯”;也有居民坦言,自己流動資金都買了理財,一下子拿不出幾萬元……屠羚只能一家家“軟磨硬泡”。
百龍小區首輪簽約的4臺電梯已進入地勘、上報、施工方案公示階段,最快今年10月,居民就可以乘坐加裝電梯。小區架空線入地工程也一并推進,每棟簽約加梯的樓道還獲得政府部門提供的10萬元資金進行“美麗樓道”改造、適老化改造。謝偉說,上述政策的同步落實,也對提升加裝電梯的簽約率有很大幫助。
4月9日,4臺加裝電梯首批簽約;4月26日,第二批7臺加裝電梯簽約;5月14日,最后3臺加裝電梯簽約,標志著百龍小區加裝電梯實現全覆蓋。謝偉坦言,百龍小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肯定不是最多、最突出的,但兩個月內集中、高頻地開展所有關于加裝電梯的工作,讓他感觸頗深,并總結了幾點經驗供同行參考。
“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最難的是缺乏牽頭推進的人,每個環節都要有人當‘潤滑劑’。”謝偉說,一般4至7樓的住戶中更容易出牽頭人,并且因為這些居民分攤的比例較高,溝通順利與否決定了整個加梯資金基數是否穩固。而當小區里加梯需求較大的樓棟浮出水面后,居民區黨總支應第一時間跟進,牽頭開展本樓棟居民自治協商。
在征詢和制定方案階段,打消居民對電梯公司不信任的方法唯有加強協商。謝偉說,加裝電梯是一項大工程,電梯的品牌、合同、安全性、使用壽命、后期維護,都需要專業人員指導居民。電梯品牌應該由居民自主選擇,日常管理維護則由居民和物業或電梯維保單位簽訂合同,也可以由居民自治團隊協商,簽訂管理公約。“這些都是可行的辦法,不過,具體推進時需要‘一樓一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