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懈怠:虹口這家醫院升級軟硬件,為防疫添磚加瓦
“綠碼不是看過了嗎?怎么還要看?”一名中年男子不耐煩地往門診大廳里闖,三位醫護人員連忙攔下他:“這是行程卡,反映您去過哪里,和門口檢查的健康碼不一樣,給我們再看一下好吧。”男子咕噥了幾句,還是按照要求掃碼打開了行程卡。
這是早晨發生在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門診大廳前的一幕,無論病人步行或開車進入院內,都需要測體溫,通過健康碼、行程卡雙重核驗。疫情持續一年多,對防疫的松懈、僥幸情緒在所難免,但白衣天使們堅持克服重重困難,查漏補缺,為市民筑牢防疫網。8月23日,記者來到位于虹口區三門路的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看這家區域診療中心如何升級軟硬件,為疫情防控添磚加瓦。
標準化感染樓像“變形金剛”
早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四院新院區規劃建設時,便設計了一棟獨立小樓作為感染樓。去年3月,在市領導關心和虹口區衛健委指導下,該感染樓成為全市幾家標準化感染樓之一。
記者從門外遠遠看到,感染樓門窗緊閉,有全副武裝的“大白”在里面忙碌。這棟4層高的米灰色小樓,外圍圍繞著警戒線隔離帶,一樓標有鮮紅色的“發熱門診”四個大字,滿足發熱病人和相對低風險人群(如處于自我健康管理階段的人群)的就醫需求。
標準化感染樓
2層為備用隔離病房,計劃在疫情結束之后作為腸道傳染病、肝炎、肺結核等傳染病的診療區域。3層滿足疑似新冠和集中隔離者的就醫需求,和一般發熱門診嚴格區隔開來。4層為臨床檢測診治平臺,其中PCR核酸檢測實驗室日檢測能力為6500份左右,不僅自給自足,還能支援其他單位。
四院副院長李曉光介紹,感染樓內硬件設施良好,有壓力不一樣的負壓走廊和負壓病房構成“雙重保險”, 有陽性危重病人獨立搶救室,所有的門都是非接觸式門,并由區衛健委配備消殺機器人,減少人員接觸。李曉光比喻道:“感染樓以‘平戰結合’為導向,有點像‘變形金剛’,疫情來了有各種應對措施,疫情結束以后還能變回來。”四院標準化感染樓作為虹口區唯一一家定點閉環管理醫院,感染樓內的所有醫護和工勤人員全部實行閉環管理,實行兩周工作、兩周休息的輪班制度。
消殺機器人
健康管理延伸到員工共同居住者
“去年1月19日,疫情初期,我們就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每天兩次會議通報防疫情況。”四院黨委副書記譚莉疆說,至今四院仍保持每天早晨八時的防疫會議,雙休日、節假日線上開會,600多天以來從無間斷,使得全院上下能夠對疫情變化做出迅速反應。
管理好人,尤其是第三方工勤人員,是大型綜合性醫院防疫的重點難點。一直以來,四院強調院內團隊協作,醫生護士與工勤人員一起參加交班討論,指導工勤人員穿脫防護用品。員工健康管理方面,四院所有人員除有禁忌證之外實現了100%疫苗接種,不能接種的人員做好健康檔案,一人一冊。還由感染科醫生和院感護士組成小組,為員工以及家屬提供必要的咨詢和篩查服務。
四院核酸檢測采樣點
對員工的共同居住者,四院強調也要進行健康管理。四院慢病管理中心主任姚莉莉舉例,近日院內有一名醫生的家人接到配合流調的通知,這名醫生在早晨6時許就將這一消息通報醫院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部緊急研究,通知醫生當天不能到崗,居家等候。“如果醫院職工發現同住者可能存在疫情風險,一律上報人力資源部,由人力資源部綜合判斷是否能夠正常上班,一定要把可能的風險擋在院門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