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氣中的生死暗戰 川味諜戰舞劇《努力餐》再登申城舞臺
《努力餐》劇照
努力餐樓、川劇變臉、鐺鐺車、火鍋、四川民歌、說唱……這些獨具天府特色的文化符號一一呈現于東藝的舞臺之中。
幾名騎自行車的黑衣特務在斜風細雨中拉開舞劇序幕,一曲《太陽出來喜洋洋》運用在餐樓營業的段落更是一下子將觀眾帶入生氣勃勃的氣氛當中。
在上海摘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后,川味諜戰舞劇《努力餐》于8月20、21日連續兩晚再度回歸申城,在有限的舞臺空間中營造了濃郁的市井氣息,講述了充滿成都“煙火氣”的革命故事,為滬上觀眾捧上了一幅濃烈而又深刻的成都生活美學畫卷。
一場場活色生香的好戲,一縷縷令人垂延欲滴的川味,觀眾們仿佛也置身于煙火成都街頭老少都能想到的“巴適”情懷之中。
餐館里的“生死暗戰”
成都藝術劇院根據努力餐樓的故事創作的革命題材舞劇《努力餐》由中國舞蹈界新銳青年編導王思思和錢鑫共同創作,將目光聚焦于20世紀30年代的“努力餐樓”,劇中的主要人物車老板是以革命先烈車耀先的生平事跡為原型進行改編。
車耀先以經商為掩護從事革命工作。在日軍侵華之際,他創辦《大聲》報,為民族救亡大聲疾呼;為解決大眾吃飯的溫飽問題挺直腰桿,建立了大眾餐館“努力餐”。
在100分鐘里,該劇用鮮明的地方語言和濃郁的巴蜀風韻刻畫車老板與努力餐樓的傳奇經歷。
“選擇這個題材,它的煙火氣是最打動我們的特點!卞X鑫說。
在這個充盈煙火氣的紅色題材舞劇中,每一幕都以“吃”貫穿,而川劇、說唱、竹桌竹椅等四川地域文化同樣都會有所展現。
故事幾乎都發生在努力餐樓這個有限的空間里,舞臺的場景是極其固定的,這也使得情感的迸發與戲劇張力的釋放更加強烈。
如車老板夫婦與“亮嗓子”、冷處長四人同坐在一張四方桌上,人物之間的交流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流涌動,讓觀眾在目不暇接的欣賞中體會到故事與環境帶來的壓迫感。猜疑、防備、試探、暗算都蘊藏在這張小小的桌子上,劍拔弩張的感覺呼之欲出。
由舞美、燈光、音效、多媒體和演員表演共同營造出的電影諜戰大片的時尚質感和緊張氣氛,使得整個舞劇具有極強的代入感。
“希望觀眾在具有當代審美的觀賞體驗中,看餓了肚子,演出后再來個夜宵,在美食中重新感受那個烽火動蕩的年代,有那么一群為了信仰、置個人生死于不顧的義士,刀光劍影中,他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就是為了讓天下太平沒有戰亂,讓所有老百姓都吃飽飯!蔽杳涝O計劉科棟說。
巴蜀“風騷”融貫古今
“其實,也有很多人提出,‘努力餐’三個字會讓人費解,容易不好賣。但我們卻對這三個字感受強烈,也沒有找到能替代‘努力’的字。這也是我們作為創作者的一個執念,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在看完這部舞劇后,能夠明白‘努力餐’這三個字有多么不容易,要多么努力才能夠吃上飯!
總編導王思思則表示,整臺舞劇是一次對革命先烈的致敬,創新的創作也希望把這種堅持的精神傳達給今天的90后和00后!拔覀冊谂啪氈挟斎挥龅胶芏嗬щy,但都會想到,我們這時候能有那些革命先輩難嗎?革命先烈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無私付出,為中國革命、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貢獻。這部劇也表達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崇敬!
巴蜀古都從來不乏瀟灑而熱烈之人。漢有卓文君、唐有李白,宋有蘇軾。桃園三結義被后人緬懷,劉關張情義千古流芳。
從古至今,可查的歷史都表明著這種獨具特色的生活狀態都寫入巴蜀人的骨髓。
聚天之靈氣,匯地之瑞氣,結人之義氣,這些顯然都代表了中國人的價值觀。正如劇中看似不搭的四川方言說唱將舞劇情節拉到高潮,徹底將觀眾骨子里永不滅的“成都魂”“中國魂”不拘浩瀚地潑灑。就如劇中的革命者說,“愿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舟永太平。”
壯志常隨云浪起,雄軀爭與山河裂。《努力餐》不是一個孤立的成都革命故事,它是巴蜀精神幾千年來的文化縮影。
車耀先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話——為解決吃飯問題,努力努力!活著努力加餐飯,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建黨一百周年之際,這部帶著“川味”和“紅色基因”的舞劇再次帶領上海觀眾重溫火熱激情的巴蜀革命史,打開一個屬于當代紅色作品的“新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