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路201弄成"網(wǎng)紅" 背后一支老年突擊隊默默付出
虹口區(qū)多倫路201弄,深藏在著名的“海上舊里”多倫路文化名人街里。不足300米的弄堂,是早年左翼文化人常走的一條紅色之路,散發(fā)著濃厚的歷史底蘊。
然而,歲月還是在這條老弄堂留下了斑駁的“傷痕”,墻面脫落、弄堂積水、設施破舊等問題長久困擾著居住在這條弄堂里的每一位居民。為了讓這條“紅色之路”重顯生機,日前,四川北路街道和弄堂所在的多倫居民區(qū)的干部群眾想到了微更新的方法,對弄堂環(huán)境進行了必要的修繕和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這背后還離不開一群平均年齡65歲的“多倫路201弄微更新管理突擊隊”隊員的付出。
“解說團”變身“突擊隊”
年逾七旬的薛建綱看起來精神矍鑠。他從出生開始就一直生活在多倫路201弄。
2014年開始,他加入“海上舊里”解說團。“海上舊里”解說團分4組:講解、寫作、攝影、服務,成立至今開展的服務已超100場。志愿者們不光講解左聯(lián),講解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以及優(yōu)秀歷史建筑,還講解周恩來、陳延年、趙世炎等當年在此發(fā)生的隱蔽戰(zhàn)線的事跡。
薛建綱告訴記者,著名的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就坐落在多倫路201弄,是“海上舊里”的典型代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多倫路上一度“群星璀璨”,魯迅、瞿秋白、丁玲、茅盾、郭沫若、葉圣陶等30多位左翼文化人聚居于此。
去年紀念館經(jīng)過最大規(guī)模修繕后,百年老建筑重現(xiàn)芳華。志愿者和居民們就商量著如何通過微更新,使弄堂環(huán)境和這幢老建筑相得益彰。
于是,四川北路街道多倫居民區(qū)黨總支書記湯裕琴和居委干部持續(xù)走訪居住在這里的老居民,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查閱有關歷史資料,進行現(xiàn)場實地調(diào)查研究,并多次召開由居民和街道相關科室、專業(yè)設計單位參加的居民區(qū)“微更新”聽證會。
志愿者岑惠芳參加了3次聽證會。“居民們普遍比較支持微更新,在暫時不能舊改的情況下,微更新是改善居民生活環(huán)境的一個好方法。”
聽取居民意見后,設計稿經(jīng)過了好幾次修改。比如,原先靠近紀念館的丁玲雕像,因為居民反映參觀人多影響休息,被移至離紀念館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原先想要安裝在地面上的射燈,因為居民反映可能會影響視線就取消了。
為了更好地做好“海上舊里”微更新,“海上舊里”解說團變身“多倫路201弄微更新管理突擊隊”。這些平均年齡65歲的突擊隊員,承擔小區(qū)“微更新”的綜合協(xié)調(diào)、組織推進等職責。
兼顧居民生活和人文環(huán)境
確定設計稿僅僅是微更新“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需要處理的問題還有很多。
部分居民把非機動車停放在弄堂口,還有居民將私家車停在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門前等,各式各樣的車輛混雜盤踞在“海上舊里”,影響了整體環(huán)境的改善。
一方面是小區(qū)的市容市貌和人文環(huán)境,一方面是居民的現(xiàn)實生活需要,二者如何兼顧,這考量著多倫路居民區(qū)干部的“智慧”。
湯裕琴說,這時候讓突擊隊員和黨員志愿者率先行動起來。針對非機動車的無序停放,大家逐一核查、摸清這些車輛的歸屬,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一家一戶做工作,另行安排其他規(guī)范的停車點停車。
薛建綱記得,居民們一般配合度很高,但有一些車主是租戶,需要花時間找到人,并一趟趟上門做工作。同時,對一些無人認領的“僵尸車”,在廣泛宣傳并張貼公告后,由街道安排專門的力量進行全面清理。
還有晾衣架的問題。以前居民們自己隨便晾衣服,在弄堂里掛得橫七豎八,微更新后要統(tǒng)一建晾衣架。由于制作規(guī)劃需要時間,意味著居民們要有半年的過渡期不方便晾曬衣服。此時,“多倫路201弄微更新管理突擊隊”的志愿者們又站了出來,他們利用自己的老鄰居身份,和附近居民做工作,請大家為了長遠的美觀,暫時克服困難。
在多倫路201弄里有一個東方村,曾經(jīng)后弄堂里的電動車停得亂七八糟。乘著這次微更新的機會,在薛建綱的建議下,舉行了兩次聽證會,加裝了一個長達50米的車棚,徹底解決了亂停車的問題。
經(jīng)過大半年的微更新改造,如今多倫路201弄有全新粉刷的墻面、新鋪設的路面、美觀優(yōu)雅的弄口宣傳欄、具有人文氣息的雕像和指引牌、重新整理的空中各類電線、排列整齊的花架子等,百年紅色弄堂煥然一新。
精心打扮自己的弄堂家園
“這條弄堂現(xiàn)在不僅變漂亮了,也整潔干凈了,最近下大雨一點也沒有積水!這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是最實惠的事情。”志愿者余良達爽朗地笑著。
因為環(huán)境整潔了,居民們開始更加愛護弄堂。他們不再亂扔垃圾,主動將家里的綠植和花卉擺到了花架上,精心打扮起了自己的弄堂家園,紅色弄堂生機勃勃,綠意盎然,使得“海上舊里”更具魅力。
不久前,虹口區(qū)還結(jié)合“美麗街區(qū)”建設,實施了紅色街區(qū)文化資源點位景觀照明亮化提升工程。原先,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附近晚上除了路燈,沒有任何照明設施。此次對周邊環(huán)境保留原有建筑的傳統(tǒng)風格的同時,適當增加線性燈光、勾勒出建筑輪廓線,使建筑更具立體感。
另外,在傳統(tǒng)的建筑上加入現(xiàn)代感的燈光元素,既保留原建筑的韻律,又擁有現(xiàn)代感的設計語言,在夜晚突顯出建筑的神韻。景觀照明亮化時,還對圍墻格柵進行涂料重新粉刷,選用耐陰植物進行栽種,打造彩色、季相變化明顯的景觀效果。
“多倫路201弄微更新管理突擊隊”的志愿者們說,無論白天巡邏還是晚上漫步,都能感受到弄堂的獨特韻味。去做“海上舊里”講解時,也更有自豪感。湯裕琴告訴記者,現(xiàn)在多倫小區(qū)門口到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門口這一帶,成了“網(wǎng)紅打卡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