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應急處置,且看上海抗疫的速度與溫度
從7月20日至今,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在多個省份不斷出現,更有超過200個中高風險地區,為常態化防控以來最多。南京、張家界、揚州、鄭州、武漢……不少城市堅決采取封控措施、開展全員核酸測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已派出20個工作組,督導重點口岸城市排查堵塞漏洞,強化外防輸入和突發疫情處置。
本周,在國內出現多點散發疫情期間,上海未能幸免。8月2日,一名浦東機場外航貨機服務人員被檢出新冠病毒陽性。隨后36小時內,上海的應急處置工作程序和節奏可圈可點。
8月7日《解放日報》一版報道
且看粗略回放——
8月2日,浦東一家醫院發現一例核酸檢測樣本陽性,當天即向媒體公布;疾控機構展開排查處置、流調采樣。僅僅一夜,到8月3日上午9時舉行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之前,已排查密接者52人,密接的密接250人,全部實施集中隔離;完成近6.5萬人的核酸采樣,其中2.7萬人已出結果;公布確認病例行蹤、涉及區域和場所,卻并不涉及個人隱私;完成消毒等處置,確定了中風險地區。8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宣布篩查、檢測結果,公布病毒基因測序結果及感染來源結論。
兩次新聞發布會都針對社會關切,為媒體翔實答疑解惑,提醒市民做好個人防護。
用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的話說,上海做到了“廣、快、早”,即篩查要廣、反應速度要快、通過發熱哨點診室與發熱門診把疫情控制在早期,用最低成本解決最關鍵問題,讓老百姓少受干擾,過上正常生活。
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對上海疫情防控體系的概括是:“穩、準、狠、快”,以最快速度、穩妥方法、精準方向和堅決決心,把傳播源切斷,從而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這樣的體系和做法,讓上海贏得了一次次主動。
“廣、快、早”的防控體系,即便在本土病例再度出現后,依然能讓百姓安心、平穩、有序地生活。
百姓安穩的前提,是防疫體系的嚴陣以待,如履薄冰。
南京疫情披露后的第二天,上海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就緊急召集專家研討防控策略,8月6日的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上海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走進上海的入城口、落腳點、流動中、就業崗、學校門、監測哨等關鍵點關節點,便會發現,這座城市早已繃緊疫情防控的弦,從“雙碼”驗證、重點人群增加核酸檢測,到醫院預約診療、嚴格住院陪護探視管理、發熱門診應急處置演練等等,不急不躁,堅持從嚴從緊落實各項舉措。
如果沒有這樣的“穩、準、狠、快”防控體系,我們很難想象,一座每日實際居住、活動人口逾3000萬的超大城市,一個每天都要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航班、貨船,閉環篩查、運送、治療若干輸入性病例的重要口岸城市,如何能夠安然度“疫”?
疫情防控,不但要堅決講成效,也要考量社會成本投入;常態化防控,打的就是持久戰,目標是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硬”,做到“兩手贏”。
8月4日《解放日報》二版報道
迄今,上海用“廣、快、早”的應急機制與執行力,讓疫情防得住、控得牢,經濟發展不被突然按下暫停鍵,做到了“兩手硬、兩手贏”。
上海新冠疫苗接種人數已超過2000萬,接種率達85%,在全國名列前茅。政府第一時間公布相關信息、數據,請來專家解讀、傳播科普知識,同時要求市民配合:“除了防疫部隊做得好,市民們如果出現發熱癥狀,哪怕你提早一天,甚至一小時來到醫療機構就診,都是對我們莫大的幫助。”新聞發布會上,張文宏醫生不忘感謝市民的配合,提醒大家繼續做好“三件套”“五還要”。
市民自律、城市治理、科技抗疫和輿論引導——這是8月6日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上對上海防疫經驗的概括。期待上海這個堅持“雙贏”的優等生,做得更好、走得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