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薅羊毛”調查:“首單優惠”如何成了詐騙?
“新人全場補貼限時搶,最高20元,90%的人都超過15元。”
打開一款外賣APP,用一個新手機號碼注冊、登錄,幾秒鐘,20元優惠券到賬。于是,花很少幾元錢,就能買份不錯的飯菜——不過這樣的大額優惠,每個手機號只能享受一次。
移動互聯時代,“寵愛”新用戶,成為企業標配,拓展版圖、增加流量,新用戶都是最高優先級。
上海車主鄭建(化名)感受過這種“寵愛”。公司離得近,他常在楊浦區合生匯商場停車,在商場小程序“合生通”里,開通會員,就有一張價值10元的免費停車券,還能獲一定積分,積分又可抵扣停車費,一個用戶每日最多可享受5小時免費停車。
“同事說,這小程序有漏洞,隨便買個手機號和驗證碼,就又可以當‘新人’了”,鄭健體驗了這份“福利”,3個多月,靠著不斷購買新手機號“薅羊毛”,他省下近7000元停車費。
95后大學生白羽(化名)“薅”到過更多“羊毛”。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他通過重置手機,并從“番茄”“多米”等網絡平臺購買新手機號和驗證碼,冒充新用戶在“餓了么”外賣訂餐軟件平臺不斷注冊并訂餐,“薅”到首單優惠補貼高達2.5萬余元。
他們 “薅羊毛”的快樂沒維持多久,先后被上海警方查獲,因涉嫌詐騙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他們一度困惑,“薅羊毛”怎么成了詐騙?
“貪小便宜”,他們想在停車和外賣上“省錢”
上海合生匯,地處楊浦區五角場,作為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除了購物、休閑,它對周邊的吸引力還有停車場。據2021年初楊浦交警支隊的統計,它以1600余車位,傲視五角場商圈。
“廣西南寧一位女士,打電話到合生匯投訴,說遠在千里之外,手機號卻被注冊了商場會員”,楊浦公安分局民警戚新宇說,商場察覺到問題,到公安機關報案。
根據楊浦警方通報,商場管理方在半年內陸續接到數名消費者反映:從未去過商場,手機號卻被注冊成會員,且綁定了陌生車輛。停車場有類似情況的車輛共120余輛,僅2020年該商場停車費直接損失就達37萬余元。
楊浦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調查,陸續找到相關車主。車主們交代,通過下載使用非正規手機軟件,他們以每條0.1元至0.2元購買隨機手機號及驗證碼,并注冊商場新會員賬號,綁定自己的車輛抵扣停車費。
“真的就是貪小便宜,根本沒意識到是違法”,鄭健慌了神,他被警方告知,他“節省”的停車費約7000元,超過詐騙罪5000元的起刑點,這意味著,“一輩子沒有違法亂紀”的鄭健已構成犯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戚新宇介紹,警方破獲的這起案件,120余名車主,大部分為同一公司員工,口口相傳“占便宜”,騙取停車費超過5000元的有30余名,均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相比之下,白羽涉及的“點外賣”案,在規模和程度上都大得多。
在“餓了么”,新人也擁有“特權”,首單紅包,額度最高達20元。據“餓了么”平臺方介紹,平臺安全系統針對異常數據情況會定期自動排查,自2017年起,系統發現大量新用戶訂餐收貨地址具有聚集性,較為異常,遂到公安機關報案。
“餓了么”平臺公司——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在普陀區,記者調查發現,自2019年起,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審理與“餓了么”公司相關的詐騙案超過250件,大部分與白羽采用的“薅羊毛”手法類似。
相關裁判文書翻閱下來,有上百名被告人通過購買手機號碼和支付號碼、篡改手機設備號方式注冊“餓了么”賬號,冒充新用戶,“薅”取首單優惠補貼。
白羽“薅”到的2.5萬元還不算多,更有甚者,一年半“薅”到的補貼高達17.5萬余元,大部分被告涉及金額在2萬元到10萬元區間內。平臺方損失高達數千萬元。
“永葆”新人身份的秘密,藏在手機號里
羊毛能被“薅”到,最關鍵的是被告人不斷購買手機號碼和驗證碼,從而“永葆”“新人”身份。這些手機號究竟從哪里來?
在停車場“薅羊毛”案中,警方迅速找到提供虛擬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服務的軟件開發者——某大學軟件學院在讀研究生史某某。
史某某在楊浦區人民法院受審。圖自該法院
據楊浦區人民法院通報案情稱:2020年起,史某某開發運營了“智碼”(后更名為“聚碼接碼”“接碼”)軟件平臺,并在明知用戶通過該平臺獲取虛擬手機號碼、驗證碼后批量注冊“合生通”等平臺賬號,可能實施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的情況下,仍為用戶提供技術支持,從中獲利,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史某某自述,軟件平臺每天至少發送上萬條驗證碼。法院調查,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史某某靠開發的平臺,在個人支付寶賬戶收到的用戶充值款,高達300余萬元。史某某因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判有期徒刑6個月。
而餓了么首單優惠“薅羊毛”案中,手機號來源更復雜。在白羽等100多名被告人相繼走上法庭受審同時,曹某某、蘇某某等提供手機號和驗證碼的團伙也于2019年5月被抓獲。
判決書顯示,2017年7月至案發,曹某某等人經預謀,明知他人利用上海酷冉公司運營的“番茄平臺”數據實施網絡詐騙情況下,對外有償提供虛擬手機號碼及驗證碼,涉案手機號碼及驗證碼被多人用于騙取互聯網公司補貼款,造成互聯網公司實際損失,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但曹某某等人操縱的手機號并非都是虛擬的。警方發現,曹某某等人背后,還有一個在手機生產階段就植入非法程序,以截取短信驗證碼的犯罪團伙。
判決書顯示,公訴機關調查發現,2018年初起,被告人付某作為深圳市拿手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與曹某某接洽,了解到他運營的“番茄”平臺需要巨量手機號碼和對應驗證碼,遂與深圳市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易通公司)股東唐某、賴某某、王謀合謀,希望以此牟利。
團伙成員分別利用擔任倍易通公司股東及軟件、硬件、銷售業務主管的便利條件,在手機生產過程中將非法程序與正常手機系統整合,批量植入手機主板后對市場發售。當機主插入SIM卡連接網絡后,手機號碼自動上傳到“番茄平臺”數據庫,再根據需求銷售給“薅羊毛”的用戶使用。
也就是說,購買倍易通公司的這批手機,手機號和驗證碼均在付某等人“監控”之下,機主并不知情,就被他人在各平臺注冊為“新用戶”。
記者了解到,這批手機主要為“老人機”,機主普遍不會使用手機號在各互聯網平臺注冊賬號,不易被發現。判決書顯示,付某等人犯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其違法所得達1000余萬元,主犯付某被判有期徒刑4年。
從源頭打擊網絡黑灰產業鏈
百度“薅羊毛吧”中,關注用戶達124萬人
“用非自己所有、買來的虛假手機號碼騙取首單優惠,是虛構事實,給企業造成損失,在法律上,毫無疑問構成詐騙”,王惠笙說。這位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和同事們審理了絕大多數騙取“餓了么”首單優惠的案件。
上百個案件中,不少被告和白羽一樣,是在校大學生,騙取金額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審理中發現,他們對詐騙罪沒概念”,王惠笙說,很多人覺得不過是“占點便宜”,即便被發現,賠點錢也就算了,“大學生受教育程度高,應該有法律意識,但在從眾和僥幸心理驅使下,不知不覺構成了犯罪。”
考慮到與一般詐騙案有所不同,被告人對犯罪的明知程度不高,且普遍認罪悔罪、具有自首情節、積極退賠損失,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被告人,普陀區法院基本都適用了緩刑。白羽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
雖不必在高墻之內服刑,但刑事處罰已給人生留下重重一筆。
“無犯罪記錄證明,肯定開不出來了”,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這個刑罰的記錄將會伴隨一生。
仍在取保候審中的鄭健,對商場作了賠償后,還在等待司法機關進一步處理,悔恨自己貪小便宜的同時,他也想提醒公眾注意所謂的接碼平臺,“如果沒有這個東西,也鉆不了空子,我們也不會做這個事情。”
這也是王惠笙所關注的,在這類“薅羊毛”案件中,最需要從源頭打擊的,就是背后的黑灰產業鏈。
無論是創辦“接碼平臺”還是在手機中植入非法程序,這些犯罪行為與詐騙直接相關。但記者查詢發現,這類犯罪的刑期并不高。史某某和曹某某等人所犯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最高刑期3年;付某所犯的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最高刑期7年。相比之下,白羽等“薅羊毛”用戶所犯的詐騙罪,如數額特別巨大,最高刑期可達10年以上乃至無期徒刑,震懾力度完全不同。
“這類‘接碼平臺’和運營者是源頭,沒有這樣的平臺,詐騙犯罪就沒法實施”,王惠笙建議,從治理犯罪源頭的角度,要加大打擊力度。
有辦案民警提醒記者,大量盜取他人手機號和驗證碼進行交易,不僅可以用外賣平臺騙取補貼,還可以在各類社交平臺大量注冊,甚至可以有組織地在網上采取某些行動。
司法機關對此已有警惕。在5月底的最高法新聞發布會,最高法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新興互聯網產業發展不規范、打法律擦邊球問題,加強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嚴厲打擊網絡刷單炒作信用、身份盜用、“薅羊毛”等網絡灰黑產業。
“對公眾來說,‘薅羊毛’一定要謹慎,正常的企業福利活動沒問題,一旦涉及非正規手段,一定三思而后行”,戚新宇說,心存僥幸,可能抱憾終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