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限購政策加碼,打擊靠贈與“炒房”,專家解讀還有哪些影響?
7月23日,上海出臺限購新規,加強住房贈與管理。自7月24日起,通過贈與方式轉讓住房的,在住房限購政策執行中,該住房自轉移登記之日起5年內仍記入贈與人擁有住房套數;受贈人應符合國家和本市住房限購政策。同時,強化住房交易登記管理,將贈與住房轉讓納入房屋交易核驗范圍,對贈與當事人不符合住房限購政策的,不予辦理交易登記手續。
住房限購政策為何再加碼,本次新政出臺背景是什么?將對上海樓市產生哪些影響?業內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調控政策“打補丁”,保持相對公平
“加強住房贈與管理,就是為了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將之前的漏洞補上。”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表示。
從今年年初開始,上海相繼出臺“滬十條”“滬七條”等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有了明顯效果。但不難發現,還有少數人利用房屋贈與的政策漏洞,使全市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不能完全達到預期。
“新規將精準打擊少部分購房者借贈與來炒房的行為。”易居研究院總監嚴躍進舉了兩個例子:在新政出臺前,某個家庭(或個人)名下有一套住房,贈與后再去購房,就可享受首套房的相關政策。新政出臺后,贈與后依然算名下有一套住房,無法享受首套房政策。
又比如,某個家庭(或個人)名下有兩套住房,本身沒有購房資格,按以前規定,如果將住房贈與后,就可以獲得新的購房資格。新政實施以后,即使贈與了依然沒有購房資格。
“新規實施,很大程度上說明房地產調控政策從緊從嚴、不斷細化的導向。如果是合理的贈與,還是允許進行的。對于‘假贈與’行為,意義就不大了,因為贈與后這套房子還是屬于贈與人名下的。”嚴躍進說。
在陳杰看來,住房贈與管理收緊,體現了政策公平性。“交易和贈與是兩種不同的房屋產權轉移行為。此前上海主要針對交易環節進行限購,這次延伸到贈與環節,保持了相對的公平性。”他說道,這也是讓市場主體充分認識到‘房住不炒’的定位,樓市調控力度不會放松。
至少8個城市出臺政策,上海有借鑒意義
多位專家認為,上海在既有調控基礎上再加碼,既維護了限購政策的嚴肅性,同時也規范了贈與行為,真正促進上海房地產市場和秩序的穩定,相關政策內容對于全國其他城市也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8個重點城市落實了住房贈與納入限購的政策,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寧波、長沙、鄭州和佛山。不同城市的規定內容有差異、出臺的時間有先后、具體的操作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都是從嚴肅限購規定、維護住房交易市場公平的角度出發的。
“嚴管住房贈與行為,成為各地穩定房地產市場、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導向,真正引導市場參與者合規交易。”業內專家表示。
今天,“房住不炒”定位再次被重申。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月23日消息,住建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持續開展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工作。《通知》明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房地產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