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雖落下帷幕,唯快不破的同城“即時零售”卻浮出水面。近期,盒馬、叮咚買菜、京東到家等電商平臺戰報顯示,上!笆謾C下單,1小時達”訂單增長迅猛。不過,在即時零售的核心品類名單上,除了醫藥、蔬果、糧油副食等“應急”商品之外,今年更新增了3C數碼、美妝、服飾等品類,其中新款手機更是一騎絕塵,在京東到家“618”開戰首日,“購手機1小時達”銷售額同比增長15倍。
相比醫藥、個護等商品,新款手機未必是迫在眉睫的需求,何必如此追求速度?一位已體驗過手機“小時達”的男性用戶告訴記者,去年,他嘗試購買新款iPhone SE,沒想到下單后30分鐘就送到了家,讓他擁有了第一時間曬朋友圈的資本。也正因體驗過“小時達”的效率,而今他對“數日達”“次日達”多少有點嫌棄。他說:“消費習慣一旦養成,就再也慢不回去了!
沒人喜歡等待,消費端“想到就要”的任性,令即時零售賽道巨頭橫亙、戰火灼熱。據行業預測,到2024年,整個即時零售有望達萬億元規模,成為等同于外賣、生鮮電商的超大市場。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與過去從電商倉發貨不同,“同城購”商品是從用戶周邊的商超、賣場就近發貨;有了“揀貨助手”App,每單揀貨時間最快3分鐘內
從去年開始,天貓就在上海試點“同城購”。與過去商品都從電商倉發貨不同,“同城購”的商品,是從用戶周邊的商超、賣場就近發貨,確保用戶下單當日甚至半天內就能送達。
6月23日,記者體驗了一把天貓“同城購”全流程。打開手機天貓,在主頁找到“同城”,進入后便可發現女裝、男裝、鞋靴、美妝個護、醫藥健康、數碼家電等10個類別。當記者設置不同的收貨地址,所顯示的品牌、可購貨物會有所差異,這取決于用戶所在位置數公里范圍內的商超、零售門店的庫存。記者最終將坐標定在徐匯區漕河涇街道,在13時47分下單某款潤膚油,系統承諾14時前下單,當天21時前送達。待記者付款后,頁面即顯示商品會由閔行龍之夢屈臣氏配送。當天20時41分,商品送達。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作為中國即時零售第一股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上海在線新經濟企業達達集團,其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達達快送“即時配”服務的履約時效為30分鐘,即用戶從下單到收貨,用時僅30分鐘。
這樣的效率是如何做到的?在上海某中型商超負責線上訂單的揀貨員小李,是即時配送鏈條中最后第二道環節。記者探訪小李當日,正值該超市的線上促銷節,又逢周末,用戶下單高峰時,一分鐘內常涌入七八個訂單。但小李卻訓練有素、沉著應戰,他根據手中揀貨助手App的指引,穿梭在揀貨倉內的生鮮區、休閑區、爆品區,接單、選品、打包、交付,一氣呵成,再交給騎手取走。這個App是達達集團設計的海博系統的可選配置之一,目前已上線中百倉儲、卜蜂蓮花、農工商超市等近90家大型零售商,應用部署超過3600家門店。
據記者了解,目前同城即時零售戰場有阿里、美團、京東、達達等多股力量較量,京東主要扶持京東到家,天貓主打“同城購”,美團與餓了么外賣平臺也在撬動線下商超,推出閃購業務。這些互聯網巨頭比拼的核心,在于即時配送的基礎能力、選品能力、數字化能力和用戶規模。其中數字化能力,包括通過技術賦能,對物流配送網絡和門店揀貨等履約關鍵環節做技術創新和流程改造。比如,貨物雖從用戶附近的零售商超門店發貨,但過去,當線上訂單來臨時,揀貨員通常需要滿場飛奔,一單品類較多的單子,通常需要30分鐘甚至更久。但如今,已入駐京東到家平臺的沃爾瑪、永輝超市等,店內設置專屬揀貨倉,用于網上銷售的商品提前入倉并實現數字化,所有揀貨均在“揀貨助手”App指引下高效完成,每單揀貨時間最快可被壓縮至3分鐘內。
不為應急,想到就要
即時消費呈現全客群、全品類、全訴求、全場景等特征;在送達時效上,以小時計有望向分鐘級進階,繼而產生“樓上下單、樓下發貨”
事實上,同城零售乃至即時零售概念,早在六七年前O2O(線上營銷、購買、預訂帶動線下消費)崛起時便已進入大眾視野。不過當時,即時零售多與“應急”掛鉤,以補充傳統電商無法觸達的場景。但本月達達集團聯合京東集團發布的2021年即時消費行業報告,卻披露出即時零售新動向,突出表現為全客群、全品類、全訴求、全場景等“十全”特征。
報告顯示,即時零售的消費客群覆蓋年輕女性到40歲+男性,但細分可見,用戶中67%為女性,31至35歲人群占比最多,達27%,并體現出白領、已婚、有娃等標簽。
從品類來看,京東“小時達”上海銷量排名前五的商品為蒙牛特侖蘇純牛奶、伊利金典純牛奶、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維達超韌衛生紙、潔柔衛生紙等,但除卻這些品類,珠寶配飾、電腦數碼、手機和運動戶外等商品訂單的增速都在100%以上。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即時零售訂單中“著急用”訂單占比已下降至23%,這意味著,即時零售正撕掉“應急”標簽。
從場景來看,送貨到“家”的比例降至70%,送貨地點從住宅小區向行政機構、酒店、寫字樓等區域拓展。另外,下單時間也呈現出24小時全天候特點。不過有趣的是,凌晨0時、1時及2時,分別為健康醫藥、寵物相關和外帶美食的下單高峰。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即時配送訂單量達228.4億單,即時配送用戶規模已超過4億人。種種跡象表明,高速發展的即時零售在未來仍有巨大想象空間。據記者了解,目前各大電商已在布局3C商品維修、家政保潔、家裝服務的“小時達”業務,甚至在未來,慢病服務、中醫養生、體檢、醫美等也能實現迅速上門。天貓同城購運營專家樓凌艷透露,未來即時零售有望支持“在家試衣”,即顧客只買一件衣服但商家一次性送上多個尺碼供試選,或“到家換貨”,即由配送小哥將用戶所需更換的各尺寸服裝送上門,且一并完成退貨流程等,這些業務已在醞釀中。
而在送達時效上,以小時計的即時零售有望向分鐘級進階。目前,基于用戶位置的即時零售的配送范圍,尚劃定在3至5公里范圍內,但隨著未來商超乃至便利店、前置倉等更多入駐,規模效應顯現,電商算法有能力規劃出比3公里更近的配送路線,甚至用戶樓下的便利店、社區超市都可能成為發貨門店,繼而產生“樓上下單、樓下發貨”的分鐘級配送。事實上,這樣的閃送去年已在上海出現。去年4月某日凌晨1時,達達一個訂單僅用時5分鐘——一位用戶下單牛奶,快送騎手在用戶樓下的良友便利店內取貨并迅速送貨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