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開、驪歌聲聲,又一批五年級學生要從唐鎮小學畢業,開啟新的學習生活。請這些孩子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母校,有人說:“美好”,有人說:“開心”,更多的人說:“煥然一新”。
有著153年歷史的唐鎮小學,是浦東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它“煥然一新”的起點,定格在2019年1月——特級校長婁華英作別任職13年的區域優質學校,主動“流動”到唐鎮小學擔任校長。
過去的900個日子里,她放下自己、融進唐小,獻出自己、重塑唐小,讓一個個改變真實發生,讓百年達義校園從內到外“煥然一新”。這兩年,唐小迎來了本地生源的明顯回流,越來越多的唐鎮居民看好“越來越好的唐小”,更有家長慕名而來在學校附近安家。
校園“變”了
色彩點亮生命成長
走在唐興路、唐安路路口,一抬頭就能看到“唐鎮小學”和“達義明事理”幾個褚紅色的大字,歡快的笑聲透過沿路圍墻播撒開來。走進綠樹成蔭的校園,沿著“紅領巾之路”走向主教學樓,藍色系的北樓和黃色系的南樓既讓人感受到冷暖色調對比的視覺沖擊,又彼此形成一種呼應協調的“對話”。
原本裸露外伸的樓梯裝上了全封閉護欄,宛如一方藍色池塘在校園里蕩漾。教學樓的樓梯橙藍兩色各占一半,自然而然引導學生“上下樓分道而行”。
拾級而上,每一間教室都迥異于傳統小學灰白的色調:藍色或黃色教室大門上,三塊圓形玻璃替代了傳統的方框式透視窗,俏皮可愛,平添了一份靈動;淡綠色的桌椅和墻面呼應;教室后墻上,橙色、藍色和綠色三個“對話框”取代了傳統黑板報,組成一幅“會說話的班級文化墻”。
“學校的空間環境設計,特別是色彩,承載著校園文化,對師生的情緒和行為產生影響。”婁華英到唐鎮小學后做的“最看得見”的一件"大事",就是啟動“最課程”空間改造,“為課程、為學生、為未來”,打造耳目一新的校園環境。2019年和2020年兩個暑假,婁華英作為“最課程”空間改造的總設計師,帶著行政團隊、視覺設計團隊泡在學校工地上,將師愛融入設計方案、嚴控工程質量,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
校園變了模樣,師生在校園里的精神狀態也有了新氣象。老師們回到校園,看到很有儀式感的門廳、煥然一新的辦公室和功能教室、教工餐廳里新添的咖啡吧,開心地在朋友圈分享:“我們的學校變樣了。”
“在色澤明快的校園里讀書,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們的心情也變得明亮起來,情緒更歡快了,也更愛笑了。”90后美術教師王偉迪教齡不到8年,已是唐鎮小學的視覺項目主管。在唐鎮出生成長的他,上師大畢業后很想為家鄉的學校做點事,于是入職家門口的唐鎮小學。婁華英到校后不久,便從一堆“故紙堆”里發現了王偉迪曾為學校做過的校慶主題冊,立即主動約他聊校園設計。
“真正的美育,不是幾節美術課就能實現的,而在于學生在校園每天看到的一草一木。”王偉迪驚喜地發現,自己曾寫在論文里的觀點,和婁校長的辦學理念高度契合,“每一個設計改造,都是為了給師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時空,創造更生動的學習資源。”
于是,他們將師愛融入設計,讓色彩點亮師生的生命成長。暖色系的南樓契合低年級學生好動活潑的特點,冷色系的北樓則為高年級學生打造深度思考的環境;安全體驗教室和室外圖書館有機融合,美術教室、信息科技教室、音樂教室營造美的空間;操場上的講臺添置了主題式背景板,左右兩側還特地做了兩扇金色小門,好讓每個上臺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滿滿儀式感和榮譽感;大理石花壇上新添了原木長凳,方便師生在花園里聊天談心,等候管弦樂隊隊員放學的家長也能在此小坐休憩……
點點滴滴的“改變”,在有限的空間里釋放出無限的教育可能,于無聲處,重塑著唐鎮小學的校園文化環境,改變著校園里的每一個人每一天的生命狀態。
教師“變”了
從“我”到“我們”
鄉村學校要發展,必須要啃下一塊“硬骨頭”: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了解現有的師資隊伍,婁華英提前做了很多功課:她鉆進校資料室,翻閱每一名教師的檔案,熟讀歷年的督導報告,拜訪老校長取經……“尋找問題、思考突破點,同時,更著重于找亮點尋求傳承和發展。”在她看來,要提升師資整體教科研能力,最重要的是激活每一名教師的原動力。
激活,從關愛和連接開始。老師們發現,食堂的早餐變得可口了,還一周五天不重樣;每月學校都舉辦教師集體生日匯,壽星們一起吹蠟燭吃蛋糕,還跨界分享各自的才藝,“編織高手”“旅拍達人”“本幫菜大廚”,令同仁眼前一亮;每周五的教工大會變身“達義論壇”,中層干部、教研組長、普通教師走到前臺,分享學習體會與教學經驗……透過這樣的平臺,婁華英跨越了“專業眼光”,去發現和了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完整的人”;也讓教師團隊關系更加融洽,仿佛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更能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校的榮譽齊心協力同奮斗。
2020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后復學,婁華英每天七點多就守在校門口,大雨來襲,她抄起一把掃帚清掃積水,全身濕透只為學生不要弄濕鞋子;行政管理團隊看在眼里,每天自發在7:30前集體到崗,有的老師怕沒帶傘的學生淋濕,抱起孩子一直送到教學樓的走廊里。“唐小的老師是真心對學生好!”家長們透過校門和圍墻,看到這一幕幕,感動不已。
激活,由專業引領深入。婁華英以她20年做校長的經驗積累,帶領教師團隊重構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將辦學理念調整為“知行達義”,既體現學校的傳統文化,又考慮現代教育對學校辦學的要求;將學生成長目標定為“三懂三能”:懂責任,能踐行;懂文明,能自律;懂思考,能探究。
目標有了,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為是關鍵。從2020年開始,婁華英又受命兼任竹園小學校長,忙成了“飛人”。不過,哪怕沒空吃午飯,她一周聽課三節的安排依然雷打不動。唐鎮小學80多名教師的課她已聽了兩遍,每次課后都會面對面向教師反饋;她遴選30多名“種子教師”,手把手帶他們讀專業書籍、討論學習體會、修改活動方案,有的方案改了幾遍、十幾遍,她依然一字一句地指導;她在“達義論壇”“達義微論壇”上發言30多次,引領全校教師更新迭代教育理念。
2020年,唐鎮小學“破天荒”拿下了上海市提升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項目,成為全市入選的唯一一所農村學校。唐小的教師們第一次走進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第一次到浦西名校參加項目答辯,第一次站上區級市級的舞臺參與PK……教師的教育視野就這樣被打開,從以前只關注自己的“教”,到如今重點關注學生的“學”,他們從聚焦“深度學習”入手,從自己的課堂開始,改變教學方式。
有30年教齡的張英膺老師深受觸動:“在這樣一個團隊中,不學就會落后,學習成了每個教師的自發需求。”年過半百的她,重拾專業學習和研究;也有老教師開始學微課制作、學電子相框PS……婁華英總是給老師的朋友圈點贊,并留下鼓勵:“每天學一點,進步一點點!”
教師團隊專業發展的源動力被激發,學術之風再一次吹進達義校園。唐鎮小學迎來了近十幾年來首批外省市學習參觀團,每年都有幾名教師公開發表論文,陸燕華老師還拿下了新區青年教師探究型課程比賽的特等獎、第一名。
“校長,我們是特等獎!”陸燕華得知這一喜訊后,第一時間沖到婁華英的辦公室,抱住她,流淚了。她記得,在備賽的過程中,婁華英帶領中層團隊給予她全面支撐,還請來教研員作指導。決賽的PPT,是婁校長一頁頁、一字字地指導修改才定稿的,比賽前夜,她們還一直微信溝通到深夜……
比這個歷史性“零的突破”更讓婁華英高興的,卻是陸燕華老師的那句:“我們”。在她看來,從“我”到“我們”,意味著全校教師形成了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大家愿意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一群人、一條心、一起拼。“無論結局是否得獎,這個過程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受益,我們已經贏了。”她說。
而對于非師范類院校出身、30歲才入行做教師的陸燕華來說,遇見婁華英是幸運的、幸福的。她越來越發現自己的專業儲備不夠用,越來越努力地去吸收去思考。她已立下 “跨學科復合型教師”的成長目標,期待著有一天,自己能從一顆“小種子”, 變成一個“小太陽”,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唐鎮小學多一份美好。
課程“變”了
每月有“節日”為學生“造夢”
校園空間變了,教師變了,課程的更新變化水到渠成。在婁華英的帶領下,唐鎮小學構建起了“知行達義”課程體系,涵蓋道德成長、讀寫結合、數學閱讀、英語交際、體鍛健身、藝術創想、科學探究這七大課程領域,關聯與整合,成為了課程實施的常態。與之相對應,校園里每個月都有一個“節日”:除了傳統學科類的數學節、語文節、英語節,還有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以及成長節。
“每個月,我也和孩子一起過節。”二年級學生朱懿明、朱懿哲的媽媽蒯慧笑言,雙胞胎兒子很喜歡自己的學校,每天很期待上學,而每個月的主題節慶則帶給他們豐富的學習體驗:自己設計行為規范棋,琢磨如何把規則制定得更合理;為學校科技節畫一個LOGO;親手做個風箏感受語文書上“忙趁東風放紙鳶”的快樂……蒯慧認為,唐小真正從全體學生的需求出發來設計課程和社團,而不只是針對一部分優秀學生,因此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從中獲得快樂和成長。
“大自然筆記”“繪工坊”“對稱剪紙”“趣味紙盤”“身邊的植物”“魅力衍紙”“樂高機器人編程”……除了七大課程領域,唐鎮小學鼓勵有特長的老師執教拓展型課程,滿足學生的興趣發展。“從以前的‘要我報’,到現在的‘我要報’,教師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婁華英笑言,80多名老師共自主申報了16個提高型社團及62個普及型社團,幾乎每位老師都努力發揮專長為學生提供社團活動指導。
更特別的是,經過摸索,低年級由“教師走班”開展達義社團活動,拓寬學生的眼界;高年級則將采用教師定點“學生走班”的方式,把選擇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追尋興趣,深度學習。結合“跨學科教研活動”“深度學習”教學行動,唐小教師還開發設計“四季本草tang”“小小機器人”等特色化校本課程。僅一個“四季本草tang”項目,每個年級都有不同主題:一年級“神奇蔬果”、二年級“養生果茶”、三年級“折耳根的魔法”、四年級“防疫香囊”、五年級“天然染色”,學生動手動腦,將對中草藥的學習延續到整個小學階段。
雖然離開唐小校園已兩年,2019屆畢業生顧子樺至今記得小學生涯最高光的時刻——臨畢業前,他受校長之邀,帶著心愛的單簧管走上“達義論壇”,為全校老師表演了一曲《波爾卡》。作為校管弦樂隊的首席,他曾有過多次大型演出的經歷,但這一次,顯然與眾不同。一曲終了,婁華英校長為他頒發了紀念獎狀,還請他的媽媽上臺一同合影。“特別感謝校長的用心安排,讓原本內向的孩子越來越有自信。” 顧子樺媽媽說,雖然全家已從上海返回安徽生活,卻一直保留著那張照片和獎狀。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母校,那就是——美好。”畢業生顧子樺的這句心聲,讓婁華英一次次被擊中:她的夢想,正是讓學校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和成長的美好樂園,而今,這樣的夢想正在唐小的校園里綻放。
(來源:浦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