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方與投資方進行創投洽談。
昨日,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SIFF PROJECT)揭曉本屆推薦項目,為期4天的電影項目創投落下帷幕。
最終,《晚春七日》《不眠少女》《吉利拳王》《一日游》《再見螢火蟲》《零和無數》《仙人掌日記》《23號》《百川東到海》等項目獲得各項推薦榮譽。
“早起的蟲和鳥有人吃。”6月13日早上8時許,青年影人王磊興奮地在朋友圈曬了上海展覽中心洽談區的一張展位圖,宣布自己今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參加創投的項目《我們不能白頭偕老》《木偶驚魂》開臺迎客。
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參賽片《柳浪聞鶯》也是那天在上海影城首映,制片人藤井樹很想去現場看看觀眾反應,但最終還是選擇去上海展覽中心。今年,她帶著《仙人掌日記》參加創投,活動還沒開始,洽談時間表已被約滿。
作家雙雪濤去年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推薦人,今年,他和制片人頓河一起來到上海展覽中心,為自己監制的《鸚鵡殺》參加創投洽談。
來參加創投的大部分都是行業新人。在很多電影人眼中,創投就像打開一扇門,給予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
創投:公共的平臺和機會
洽談區域設在展覽中心的中央大廳。王磊已連續參加多屆上影節電影項目創投。“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個婚戀市場,我們像在相親。”王磊喜歡打一目了然的比喻,他對創投的另一個比喻是“展銷會”,但區別在于這里賣的是創意。
去年,王磊帶著久美成列的《一個和四個》參加上影節創投并獲得榮譽。今年,他參與制片的兩個項目里,《木偶驚魂》屬于恐怖片類型,還在劇本階段;《我們不能白頭偕老》是一部關于女性成長的電影,目前已經拍完,行業內稱為“WIP”(制作中項目)。“兩個項目需求不同,制作中項目是來尋找后期制作、發行方的,劇本項目主要是找前期投資。”
兩三天的洽談日程都約滿了,平均一個項目有二十五六個洽談方,還有臨時加進來的。雖然聊得很多,但他心里清楚,這并不是一錘定音的買賣。“更多只是初步接觸,但你可以在這里認識很多人。”
“創投是給你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藤井樹就是通過參加創投成長起來的青年電影人。2017年,她帶著《蕎麥瘋長》參加創投,成了現場最火爆的“攤位”之一。今年,她又帶著新人編劇、導演劉加東來到這里。
劉加東是“85后”,之前也有劇本入圍過上影節創投,但沒有拍出來。為了養活自己,5年里他拍了很多廣告。“他的故事被我選上了,我看了很多,覺得這個特別好。”藤井樹介紹,《仙人掌日記》講述一群姐妹幫助同宿舍女生抗癌的故事,有現實中的原型。“這是一個類型明確、有現實主義觀照的青春片。而且是由上海電影人創作的上海故事,希望將來能作為上海出品出現在大銀幕上。”
如果能洽談成功,這將是劉加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
在《鸚鵡殺》展位面前,坐鎮的是制片人頓河和作家雙雪濤,在整個場子里顯得頗為“大牌”。受疫情影響,這一項目的導演麻贏心還在西班牙。“導演不在,反而壓力更大。”頓河笑著說,目前劇本已經成熟,題材根據“殺豬盤”女性網絡被騙事件改編,除了罪案類型外,情感的共鳴也是讓他們感興趣的點。
“我先看到劇本,覺得很有意思,就推薦給制片人。我們也看了她的短片,覺得很成熟。有劇本,有之前拍的影像,兩個東西組合起來,就能對導演大概能力和想法有所評估。”因此,雙雪濤答應做電影監制,用他的方式來幫助好電影成型。
“很多新導演的成長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我們愿意幫助這些年輕導演。當然,項目本質上還是屬于導演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平臺上幫他們找投資。”頓河說。
“這個行業需要新的導演和新的項目,創投是一個進入行當的公共平臺和機會。”在王磊看來,能被創投選中,相當于有了一個認證,也在告訴大家“我要做電影了”。
創投:開啟對話的一扇門
翻開各大影展的展映片單,不少華語片的起點正是上影節的電影項目創投。比如入圍今年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東北虎》、今年“一帶一路”電影周開幕電影及入圍片《莫爾道嘎》、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街娃兒》、正在院線熱映的《熱帶往事》等影片都是從上影節電影項目創投中走出來的。
編劇、導演董潤年是今年電影項目創投的年度推薦人,由他擔任監制的電影《慢半拍》,就是2019年他在創投訓練營中發掘的。“上影節創投項目的開機率很高,包括創投訓練營在內的體系,都在鼓勵新人出現。”董潤年說。站在他面前的年輕導演,既有名不見經傳的青澀夢想家,也有跨行重新挑戰自我的“新導演”。入圍上影節創投,成為這群年輕電影人登上夢想階梯的第一步。
10多年來,創投已孵化并促進82部電影項目的制作。其中國內外院線上映作品50部,62部參與各電影節展,32部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28部為導演長片首作。它們中的許多作品又反哺上影節,壯大這個影展的實力。
導演梁鳴的處女作《日光之下》最早是2012年上影節創投入圍項目。用他的話來形容,“作品從上海起步,過了六年,才真正把處女作拍出來。它讓我找到對話的方式,似乎跟這個世界開啟了對話的一扇門。”
對他來說,上影節對青年影人的扶持意義不止于創投。今年,“SIFF YOUNG X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計劃”正式發布,梁鳴作為首批五位電影人之一入選該計劃。在今后五年間,上海將為這些青年影人提供包括前期劇本立項、中期電影拍攝、后期制作與宣發的支持,相關作品也將被推薦參與國際影視節展,讓世界了解中國電影創作新貌。
壞猴子影業總裁王易冰也是今年電影項目創投的年度推薦人。在他看來,年輕電影人的最大優勢是“年輕”二字,“他們想象力足夠豐富,敢講、敢表達。”
“它是一個商業片,底色和整體基調都非常溫暖。”面對投資方,藤井樹一直幫劉加東強調這一點。作為導演,則需要一遍遍口述故事,劉加東發現,這種不停重復講述的過程,也是一個重新梳理自己創作思路的過程。
身為導演,需要練習如何面對演員、面對投資人、面對觀眾,在很多人眼里,創投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它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獲得榮譽和扶持,而在于你站在臺上,開始展示你作為導演的風格。
創投:從源頭扶持年輕人
來之前,劉加東做了很多準備,他沒有明確說自己的緊張感,但藤井樹看得到他的認真和全情投入。“我一直和年輕導演說,去創投不是為了博名,而是踏踏實實尋找機會拍出來。也許每個項目有不同的命運,有遺憾也會有驚喜,但都是從創投出發。拍出來,是一個項目最好的宿命。拍出來會有好的結果,也有不好的結果,但下一部會更好。”
《蕎麥瘋長》曾在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中獲得榮譽,青年導演徐展雄由此認識了那一屆的推薦人管虎。管虎在他監制的聚焦李大釗為信仰奮斗的電影《革命者》中,選擇了徐展雄擔任該片導演。“我替他感到榮幸,他幸運地在上影節碰到了伯樂。”藤井樹說。
2007年,電影項目創投活動誕生之時,即以溝通產業資源、扶持華語新銳影人、促進中外合作為目標;在10多年的發展中,逐步形成青年電影計劃、電影項目創投、合拍片項目、制作中項目四個子單元。一個新人導演的作品,能在這里找到投資、有個結果。
“創投不僅是一個比賽,讓大家互相競爭,而是從源頭幫助青年創作者。”董潤年說,上影節搭建了一個青年人才扶持的體系,助推影片的孵化。
平衡商業與藝術的公平遴選標準,以及較高的完片率,是許多人眼中上影節創投單元的特色與優勢。“最熱的IP不用來創投,在哪里都能看得到它們;很難市場化的項目,也許來了這里也沒用。來參加創投的片子質量都不錯,在這里,它們能找到自己的受眾,上影節給了這些作品機會。”頓河說。
今年,電影項目創投共收到324個有效項目申報,除46個報名“制作中項目”外,有201個報名“青年導演項目”,12個報名“國際合作項目”,65個報名“創作中項目”。在所有報名劇本類項目中,53個項目的導演、編劇、制片為同一人,179個為主創自編自導,七成是導演第一部長片。從項目預算規模看,500萬元以下的共137個,占42.3%。
在董潤年看來,今年創投項目整體水平非常平均、成熟,每個劇本都很完整,特點鮮明。“這是水平非常高的一屆,跟往年比,商業類型片的比例有所增加,對產業來講是非常好的現象。”
有時,一個項目會在電影節走完全程,一位青年電影人才會從上影節被一路扶持出來。
2008年,導演戴瑋的《西藏往事》曾參加創投單元,今年,她導演的《柳浪聞鶯》入圍金爵獎主競賽單元。“我的每一部片子都希望能在這個平臺上有所展示,每次專業之間的交流都讓我受益匪淺。上影節見證了我作品的不斷成長進步,也是我作為導演的成長過程。”
“這是一部在上海孵化而成的電影,最早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創投項目,從一個‘想法’成長為今天的樣子。”6月12日,影片《莫爾道嘎》作為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開幕影片在滬亮相,這是編劇曹金玲的導演處女作。從2018年入圍青年電影計劃單元,2019年入圍創投制作中項目,到今年回到上影節展映,《莫爾道嘎》的誕生,與上影節電影項目創投密不可分。
“從媒體到行業,大家都在關注青年創作者,這就是創投帶來的成效。”王易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