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技力量逐漸成為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好幫手”。受中共中央委托,4月中旬,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率領農工黨中央調研組赴江蘇、上海就“強化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開展年度重點考察調研。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楊震參加調研。
走訪企業、考察科研院所、開展座談會……調研組一行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與科研人員、臨床醫生、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探討交流,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
形成共識,深刻認識強化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
強化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涉及很多方面,既需要頂層宏觀設計,也需要局部重點布局,該如何統籌,從哪里著手?調研組認為,首先要深刻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在調研組召開的第一場座談會上,江蘇省發改委、教育廳、財政廳、衛健委等部門負責人、企業家代表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江蘇生命健康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情況。調研組成員們一邊聽、一邊記,并和大家互動交流。“強化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人們的生存質量,創造幸福生活,與提高生產效率的數字經濟時代相比,生物經濟時代的發展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意義。”調研組成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創新戰略研究室主任姜江說。
為了充分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進一步凝聚共識,調研組又在江蘇泰州、江蘇徐州、上海等地召開座談會。“國內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基礎研究薄弱,創新研發任重而道遠”“建議加快布局生命健康領域的重大項目和創新平臺”“生命健康領域里的科技研發周期長、風險大,但有高回報”……座談會上,與會人員談感受、指問題、提建議,幫助調研組了解地方實情,在加強前瞻性謀劃和創新性思考上下功夫。
調研組指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一項龐大且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舉措。但同時要有所區分、突出重點,向具有前沿性、引導性,能夠產生最佳經濟社會效益的生命健康等領域傾斜,讓人民在科技進步中切實提升獲得感并受益。
聚焦難點,產學研協同發力提升科技力量
生命健康產業是關系民生的重要產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支撐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調研組了解到,目前我國的生命健康領域還存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亟須攻關,基礎研究與原創能力需要提升,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需要完善。
走進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疫苗工程中心,從實驗室到市場一站式的生物醫藥孵化平臺讓人眼前一亮。“這些大型科研儀器都是開放共享的嗎?”“公共研發實驗室的使用機制是什么樣的?”“平臺里能實現跨領域、跨學科協同創新嗎?”調研組成員與科研人員、企業人員深入交談,尋找提升生命健康科技力量的突破點。
離開江蘇,調研組又奔赴上海,實地考察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轉化醫學中心、復旦大學張江國際創新中心等地。調研組了解到,上海積極建設生物醫藥領域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布局建設一批基礎研究和轉化平臺,組織實施應用領域關鍵技術攻關。聚焦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給予更強力度研發支持。
座談會上,調研組指出,要探索強化生命健康領域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生命健康領域到2035年乃至更長期的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明確主攻方向,通過科學布局,加大生命健康重點領域科技投入力度,發揚釘釘子精神,給自主創新留足空間。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激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補齊短板,加快培養生命健康領域科技領軍人才
強化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人才是基礎。從江蘇到上海,一路走來,關于如何加快培育生命健康領域科技領軍人才的討論一直不絕于耳。調研組認為,一方面要在生命健康領域加快培育一批擁有科研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構建靈活有效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激發人才活力。
每到一個考察點,調研組都會留意人才引進與培育的情況。兼具臨床和科研能力的醫學生少,基礎醫學院學科高層次領軍人才還較為缺乏,中小型生物醫藥類企業引人容易留人難……這些都是調研組收集到的一手信息。“強化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醫學人才提出了較高要求。作為肩負人才培育重擔的高校醫學院,既要培養醫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又要注重其科學研究能力與創新思考能力。”調研組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療創新研究院院長董晨建議,部分具有師資、設備等條件的高校醫學院先行先試,挑選基礎知識扎實、有志向成為醫師科學家的學生,通過設立臨床與基礎研究融合交叉的培養項目、優化課程設置、突出科研創新能力考核評價導向等方式,創新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努力為國家和社會輸送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調研途中,調研組成員溝通交流、交換思路、碰撞觀點,大家紛紛表示收獲很大。據介紹,農工黨中央將在此次調研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向中共中央提出有關建議,更好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人民日報》( 2021年05月28日 第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