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臉譜是這門國粹藝術中最鮮艷的標志。在大橋街道,有一位京劇臉譜繪畫達人——李嘉華。
在他的工作室里,陳列著百余幅形態各異的京劇臉譜,個個光彩奪目、栩栩如生。
磨礪精湛技藝
出生于1949年的李嘉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齡人,現已年過七旬,他自幼熱愛美術,其父是個京劇票友,受父親影響,童年時的李嘉華經常出入劇院,對京劇很癡迷。
“舞臺上的扮相、動作、場景,我都很喜歡。”父親愛繪各種臉譜,當時是用水彩顏料在紙上繪畫戲劇人物臉譜,但由于歷史原因,很多都沒有保存下來。
六十年代初,年幼的李嘉華受無錫泥人的啟發,開始在泥人身上嘗試作畫,到2000年前后,李嘉華發現無錫惠山藝人做的臉譜,其藝術性根本沒法和父親做的臉譜相比,頓時產生了將父親的技藝傳承下去的想法,便買了幾個泥光坯回家試做,效果很不錯。
“那個時候,上海沒有地方能買到泥坯,我就想到用石膏代替。”李嘉華說,后來他嘗試在臉譜頭頂上配上塑料彩珠,絲絨球等,鬢須用人造絲,使臉譜更具觀賞性和藝術創造性;現如今,為了環保,李嘉華開始運用現在時興的丙烯顏料。
“丙烯不褪色,只要不摔壞,我做的臉譜可以保存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李嘉華告訴記者。
十五年前,李嘉華在為全國京劇武生大獎賽參賽選手畫臉譜時,他的作品被時任中國戲劇學院趙景勃院長和張關正教授看到,大為感嘆:“感謝你對京劇事業的關心和熱愛,難得啊!”
2008年,李嘉華成立了“李嘉華京劇臉譜制作工作室”。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市、區級的藝術展覽及比賽。
傳承匠人情懷
如今,“京劇臉譜制作”作為區級非遺項目,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李嘉華除了自己經常畫臉譜外,還不斷傳承技藝,他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開設京劇臉譜制作班,培養年輕一代傳承人。早在十年前,李嘉華在大橋街道社區學校開設“京劇臉譜制作”班,傳授京劇臉譜的制作技藝。
他還經常與轄區內的中小學校合作,到學校教授學生制作非遺作品。“李老師的課程,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學員層面從小學生到老年人全覆蓋。”大橋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除了給學員講歷史外,李嘉華在教學員畫臉譜之前還要給大家講講臉譜人物的故事、臉譜上特殊符號的含義,使學員在學習繪制京劇臉譜的過程中,對中國歷史和歷史人物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京劇臉譜的制作,是一件對制作者要求非常高的事情。制作過程分為打底——勾線——上色——上光等幾步。
在這些環節中,上色是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在制作過程中,李老師十分注重對于這個環節的教學,要求學員們在勾線的時候就能做到細心勾畫,盡量減少修改的地方。
為了培養學員對“京劇臉譜制作”的興趣,李老師每次上課結束前,總要特地空出一段時間來,讓學員對學習內容進行“質疑”,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如今,李嘉華的京劇臉譜常被用來作為饋贈外賓的佳品,他的學生更是遍布全世界。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