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后第一個工作日的下午2時,正是上海這座城市用電的最高峰。此時,閔行區AFC大虹橋國際商務樓里,幾臺空調主機和水泵臨時關閉,部分電梯暫停,地下車庫的部分照明也暫時熄滅——但這不是停電,而是上海首次進行“雙碳”主題虛擬電廠需求響應。
所謂“虛擬電廠”,是指運用能源互聯網技術,把電網中散落的電力負荷整合起來,聚沙成塔,變成具有一定規模、可控制的負荷資源。它好比一座“看不見的電廠”,可以參與電力平衡,提升電力資源利用效率,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AFC大虹橋國際商務樓里暫時停止使用的設備所“省”出來的電力,就被勻給了樓里的其他用電場景。
上海市電力需求響應中心主任鄭慶榮進一步解釋說,空調、電梯、照明設備與電力系統均相連,在需要時,電力系統通過控制設備功率和起停狀態,實現對整棟樓的用電負荷調節,“如果一棟樓一次性降低負荷500千瓦,可以視其為一臺500千瓦發電能力的機組。”
作為上海首次“雙碳”主題的虛擬電廠需求響應行動,當天有不少寫字樓、廠房等像AFC大虹橋國際商務樓一樣,暫時停止部分用電設備的運轉,形成一批“發電機組”集合,在城市用電高峰時段,最大降低了電網負荷15萬千瓦,相當于為上海新建了一座15萬千瓦的“電廠”。鄭慶榮說,這樣的“電廠”既不占用土地也不燒煤,在一小時的響應時間里,卻能代替真實電廠發電15萬度,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
除了在高峰時段“削平”電網負荷之外,虛擬電廠還可以幫助電網提升低谷負荷。
“電力負荷在白天和夜間的峰谷差過大,會直接影響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鄭慶榮表示,水電等清潔能源占上海電網夜間總電量的20%以上,適當提升用電負荷不僅有助于消納這些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也可以緩解電網調峰壓力,減少發電機組的能效損耗。
據國網上海電力統計,此次虛擬電廠需求響應行動在不到兩天時間內,累計調節電網負荷56.2萬千瓦,消納清潔能源123.6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336噸。
目前,上海的虛擬電廠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初步形成1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伴隨“智慧”和“減碳”理念的引入,虛擬電廠在規模化、雙向調節負荷方面的能力將進一步凸顯,助力上海加快建設“韌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