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趙智妍
央行于去年10月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代收業務的通知》在本月正式施行。為響應新規,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就規范代收業務發布相關優化公告,表示客戶需根據要求及時完善代收協議簽約。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新規施行將讓代收業務有更清朗的環境。
多家銀行發布公告升級代收業務
去年10月,為規范代收業務,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規范代收業務的通知》,界定了代收業務,明確業務各方的責任,并指定了代收業務的適用范圍場景。央行表示,《通知》自發布之日起6個月后施行。
如今新規實施在即,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就規范代收業務發布了相關公告。
交通銀行發布的《交通銀行關于規范代收業務的公告》顯示,自2021年4月17日起,交行將統一按照規范要求向用戶提供代收代扣服務。包括通過交易渠道提醒、短信等方式通知客戶發生的代扣信息,并根據客戶的簽約信息提示客戶通過交行或收款方渠道補充完善客戶的代扣協議。如未按期更新,將會影響后續交易。
招商銀行則重點對信用卡的代收業務進行調整,該行公告顯示,自2021年4月20日起,信用卡持卡人,在使用招行信用卡作為付款賬戶進行代收業務付款時,需事先或在業務辦理過程中與招行、代收機構、商戶之間簽訂代收業務協議。如未能及時完成代收協議簽約,信用卡代收付款將會失敗。
平安銀行也對借記卡代收業務服務進行了升級。用戶使用平安銀行借記卡新簽約代收業務,將會收到平安銀行發送的手機OTP驗證碼,驗證通過后方可簽約。后續可通過平安口袋銀行、電話銀行查詢或解約。
中信銀行此前也在3月發布公告稱,根據新規要求,中信銀行將對辦理代收服務(涉及費用繳納、公益捐款、賬戶充值、信用卡還款等)的客戶,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及協議約定提供代收服務及發送辦理業務通知。
代收業務不規范導致消費者金融損失
這次銀行集中發布調整公告不是偶然。近年來,代收業務發展迅猛,提高民眾生活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隱患。前期由于業務開展不規范導致的資金損失事件頻頻出現。
代收業務,是指經付款人同意,收款人委托代收機構按照約定的頻率、額度等條件,從付款人開戶機構扣劃付款人賬戶資金給收款人,且付款人開戶機構不再與付款人逐筆進行交易確認的支付業務。代收業務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應用較為廣泛,例如水、電、煤、燃氣、供暖、廢棄物處理費用、物業費等費用簽訂協議后從銀行賬戶自動進行扣費。還有信用卡持卡人與銀行簽訂自動還款協議后,銀行每月從持卡人指定的賬戶轉資金償還信用卡。
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其他需付款人對交易逐筆確認的支付業務而言,代收交易驗證強度較弱,易造成付款人的資金風險。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代收業務存在著對收款人的真實性審核不嚴,使黑灰產業得以通過代收業務便捷盜取客戶資金,風險案例顯示,對代收業務授權管理不到位是代收業務比較突出的風險隱患,很多情形下僅需收付款人簽訂代收業務協議,收款人即可發起代收業務指令扣劃付款人資金,整個流程中付款人與其開戶機構沒有交互。
新規讓代收業務更好發揮作用
如今代收業務新規落地,可以很好抑制代收場景中亂扣費的現象,更好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有利于代收業務真正發揮便民的作用。
《通知》強調付款人授權是代收業務的核心。明確了兩種授權方式,一個是“兩兩授權”,是目前實踐中比較普遍的授權方式,適用小額便民業務。另一種則是“三方協議”,即付款人、付款人開戶機構及收款人三方同時簽訂協議,在“三方協議”授權模式下,實踐中較為常見的賬戶余額自動購買貨幣基金理財產品相關業務,在滿足“三方協議” 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繼續開展。這協議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資金安全的基礎上,最大化地保障客戶體驗。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代收業務規范開展,有助機構防范潛在風險,同時新規對代收業務各個環節進行明確規范,避免未經客戶允許開展代收業務,加強收款人真實信息審核、識別等,最大限度降低詐騙等違法行為,以及保護客戶信息安全等,強化了客戶合法權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