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工人在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康保換流站施工。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核心閱讀
“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冰上項目測試正在北京進行,此次測試活動也將對綠電供應及保障環節進行檢驗。來自張北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產生的綠電在延慶匯聚并輸入北京電網,為冬奧場館的“綠色運行”提供保障。
“冰絲帶”流光溢彩、“冰立方”晶瑩剔透。4月上旬,“相約北京”冬季體育系列測試活動冰上項目測試在北京賽區的5座場館緊鑼密鼓地進行。從制冰到照明,各個環節的運行須臾離不開電力。
在北京延慶,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以下稱“張北柔直工程”)北京換流站也在不間斷工作。來自張北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產生的綠電在這里匯聚并輸入北京電網,為冬奧場館的“綠色運行”提供保障。
“2022年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將100%實現綠電供應,這在奧運史上尚屬首次。”北京冬奧組委副秘書長、北京冬奧會電力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徐志軍說,此次冰上項目測試活動也將對綠電供應及保障環節進行測試與檢驗,為賽時綠電可靠運行提供參考。
工程采用多項先進技術
2020年6月29日,張北柔直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源自張家口的綠色電力開始源源不斷地進入北京電網。冬奧場館綠電運行邁出關鍵性一步。
張北地區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儲量巨大,但此前由于電網結構薄弱,清潔能源利用率并不高。張北柔直工程的成功運行,將張家口地區上百家風電場、數千家光伏電站連成一個有機整體,并成功“上網”,實現了綠電的全部接入、消納和輸送。
“這項工程采用了12項世界領先的技術,可以有效地平衡新能源間歇性、波動性對電網的沖擊,把它們轉化成生產生活可以利用的穩定能源。”徐志軍表示,柔性直流輸電相當于在電力系統中接入了一個可以控制的“泵”,來實現電力的平穩運行。
什么是電網的“柔性”?以“靠天吃飯”的風電為例,風大時電力供應足,但需求端不見得能充分消化;風小時供應弱,但需求端也許正處在用電高峰期。供應與需求的匹配是個難題,“柔性”則意味著實現了可控可調節。
張北建立了風光儲輸一體化裝置,豐寧則建設了抽水蓄能電站,在整個電站中發揮著“蓄水池”的作用。當電力供應富裕充沛之時,用它們儲能,當電力緊缺時,讓它們及時補充電網。這些創新技術和設施確保了綠色電力的平穩、充足供應。
打通電力生產交易各環節
北京延慶官廳水庫周邊,風車林立。2007年建成的官廳風電場,實現了北京市風力發電零的突破。如今,以籌辦冬奧會為契機,新能源大規模安全并網、輸送及消納逐步探索出新路徑,成為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實現綠電供應的底氣所在。
努力實現奧運場館零碳運行,是堅持“綠色辦奧”的重要舉措之一。為此,北京冬奧會電力協調小組創新性地提出了“發電企業供應綠電、電力平臺交易綠電、冬奧場館全部使用綠電”的思路和方案,旨在打通電力生產、交易、使用各環節,形成長效機制。
2018年8月,北京冬奧會電力協調小組提出了冬奧場館綠電交易實施方案,倡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同年11月,《京津冀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規則(試行)》印發,將冬奧場館納入優先參與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電力用戶。
北京市和河北省分別出臺了冬奧用戶綠電交易規則,國家電網電力交易中心也建立了冬奧會場館綠電交易組織流程。同時,以北京能源集團為代表的國內多家清潔能源發電企業主動提出為冬奧會提供綠電額度,并降低發電利潤為冬奧會貢獻資源。
從發電、輸電、用電到電力交易組織等各方面的創新求變、緊密配合,理順了機制,奠定了北京冬奧會綠電供應的基石。
“我們在清潔能源消納與直供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不僅將實現從賽會籌辦到賽會結束全周期的清潔能源供應,也將為更多領域的綠色高質量發展起到示范作用。”徐志軍說。
探索清潔能源開發新路徑
2019年1月30日,北京冬奧會場館“綠電交易”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冬奧場館已累計達成總交易電量3.18億千瓦時,減少標煤燃燒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萬噸。在實現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等方面成效顯著。
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胡安·安·薩馬蘭奇對此高度評價:“場館清潔能源的使用在以往的奧運會中有所體現,但北京冬奧會實現全部場館由城市綠色電網全覆蓋,這在奧運史上還屬首次。”他表示,北京冬奧會將是第一個實現“全綠色”的奧運會,對舉辦地乃至更廣范圍內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都具有標桿作用。
冬奧場館實現綠電供應,是我國兌現申辦承諾的具體措施,也展示出我國履行低碳減排承諾、實現綠色發展的努力與成果。“這一舉措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能源共享發展新路徑,有著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徐志軍說。
“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這句詩意表達在冬奧場館中已成為現實。冬奧綠電不僅推動著我國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實現突破,也為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助力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借鑒。
據估算,張北柔直工程每年可向北京地區輸送清潔電量約225億千瓦時,大約相當于北京市年用電量的1/10,折合每年節約標煤7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40萬噸。與此同時,張北新能源基地、豐寧儲能電源與北京負荷中心實現了隔空“牽手”,推動多種形態能源的互補和靈活消納。
“以籌辦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我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有了新的探索。北京冬奧組委將充分發揮冬奧會的示范效應,實現冬奧籌辦與本地發展互促共贏。”徐志軍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08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