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小學生的詩歌朗讀感情真摯,歌舞《美麗浦東更輝煌》唱響改革開放新征程……這是由浦東新區惠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搭建平臺、因地制宜開展的情景黨課。精彩的黨課內容、接地氣的表演形式,讓東華大學“傳‘四史’教育共話新時代 助文明實踐共承新擔當”社會實踐團成員振奮不已。“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我們要努力投入社會實踐,勇擔青年責任與使命,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貢獻力量。”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鐘昱說。
實踐團成員深入社區調研浦東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情況
今年暑期,東華大學依托全國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人文學院“學思先鋒”碩士研究生黨支部和東華大學首支研究生支教團,組建社會實踐團隊,結合行政管理、法學等專業所學,深入上海、貴州,通過云交流、云分享,線上線下相結合,廣泛開展調研,走進基層,走進群眾,積極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進一步提升群眾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認識,廣泛參與到建設中;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組織開展培訓學習,提升志愿服務隊伍專業素養,更好滿足群眾多元需求;引導更多青年力量加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運用所學助力中心發展……經過對上海16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行“鋪片式”搜集相關資料,并實地調研參觀上海市長寧區、金山區、浦東新區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地區,實踐團與相關負責人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運行機制、特色項目、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困難等展開深入討論,圍繞加強學習宣傳推廣、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提升專業培訓等方面,提出了系列針對性的建議。
在調研金山區廊下鎮新時代文明分中心時,實踐團成員被一位侃侃而談的叔叔吸引,他是當地的公交車駕駛員王師傅,因為熱愛黨史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老物件,70年代的報紙剪貼本、各類徽章證件等等,并擺放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收藏主題展覽館供更多人參觀。實踐團成員沈香玲說:“通過這些充滿年代感的‘寶貝’,讓人們在感懷那段崢嶸歲月的同時,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進一步豐富了宣傳教育的載體和形式,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的有益探索。”
實踐團參觀金山區廊下鎮特色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色收藏主題展覽館
扶貧先扶智,由王文娟、劉正好和陳佳軍組成的東華大學首屆研究生支教團將在貴州遵義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圍繞“中西部地區如何因地制宜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他們積極深入支教當地社區、學校,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實踐探索。三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與當地社區基層團干部一起開展社區工作,走進居民家中,關心照顧留守兒童; 投身社區圖書館建設,吸引更多居民走進知識的海洋;開展生態環境整治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為美麗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遵義市匯川區學堂堡社區“四點半學校”、脫貧夜校工程,傾己所學所知投入實踐,努力踐行青年的使命擔當,為更好開展支教服務打好基礎。
實踐團成員參與遵義市匯川區志愿服務活動
經過數天的入戶走訪、社區調研后,實踐團成員認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大舉措。后續將進一步整理“材料匯編”和“建議集”等,形成調研報告,并反饋給相關部門,努力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展添磚加瓦。
“這次調研中,切身感受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要意義,對于東西部不同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路徑進行了探索和思考,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深感肩上擔負的使命重大。我們要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同億萬人民一道,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實踐團成員董雨潔表示。(高坤 李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