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省應急廳消息,8月17日晚,樂山市再次遭遇暴雨,導致樂山市市中區鳳洲島大佛壩近1020余名群眾被困。
按照《四川省2020年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規定,經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研究決定,8月18日5時四川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記者了解到,這也是四川有記錄以來歷史上首次啟動I級防汛應急響應。
過去幾天,四川哪些地方下了暴雨?未來的天氣趨勢如何?強降水引發的次生災害又有哪些?科技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強降水易引發次生災害
據四川省氣象臺18日7時30分發布天氣實況及預報:8月17日20時至18日07時,強降雨主要出現在雅安、眉山、樂山、成都4市和廣元、綿陽2市東部,德陽、巴中、遂寧、宜賓4市西部及漩映地區,最大降水量出現在樂山五通橋冠英鎮馬桑村,為251.8毫米。
“由于各地的地形和水利設施不同,同一強度的暴雨造成的后果也不同,因此,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標準也不一致。”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蘇立君解釋說,一般來說,12小時的雨量在140毫米以上,或24小時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暴雨稱為“特大暴雨”。
蘇立君說,強降水在城區不同區域的雨量也不同,在山區它的不均勻性就會更明顯,原因就是地形效應。“暖濕氣流上升的時候氣溫降低,隨著坡地會形成地形雨,坡地雨量往往比平地大。”
談起強降水引發的次生災害時,蘇立君說:“在強降水的激發下,會引發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災害;同時,強降水引起滑坡,隨后會形成堰塞湖;強降水沖掉地表一些漂浮物,比如說像樹干、生活設施、生活制品等,在比較窄的地方會堵塞,堵塞體上游水位升高形成澇災(淹沒性災害),堵塞體潰決后下游形成洪災。”
發生次生災害,該如何開展救援
據四川省應急廳消息,青衣江樂山流域出現超警超保水位后,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立即啟動洪澇災害跨區域增援機制,總隊長劉賦德率總隊全勤指揮部遂行出動,并緊急調動成都、自貢、內江、宜賓、眉山、廣安、德陽、南充、眉山支隊消防救援力量109車449人攜帶49舟23艇緊急增援;省森林消防救援力量200人已集結待命,隨時出發增援。緊急協調西部戰區陸航旅飛機已做好起飛準備,一旦具備條件立即向鳳洲島投放救生圈、救生衣等救援物資,調集瀘州舟橋部隊77工兵旅一個營已集結出發。指導樂山緊急調度當地一艘800噸的運砂船和一艘500噸的海事艇已入水。
此外,蘇立君認為,對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人員,要做好科普宣傳,老百姓了解到災害常識后,能大致地判斷災害風險,選擇有利的逃生方法。“向垂直于災害運動方向即高處逃,并不是跟著災害運動的方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