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赴山西大同、太原等地,深入農業產業基地、移民新村、文物保護單位、改革示范區和企業等,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行了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兩天一夜,對江西省的近十個考察點進行了實地調研。江西省自4月份以來,全省7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實現了全省全部脫貧摘帽。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同云州區進行調研時說到“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我們要千方百計的鞏固好脫貧攻堅的成果”。的確,現在中國的很多地方脫貧做到了,可是要鞏固脫貧是很難做到的,很多農村以前種地種菜靠的都是經驗,現在由政府出資,鄉鎮托底,引進技術和人才,從種植方法上進行改變,在產品的種植初期已經開始進行后期銷售的準備工作,這是幾十年前的農村不敢想的,也不敢做的。
除了農業上的變化帶動了山西的經濟發展,制造業也是帶動實體經濟增長的一條發展新路子。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政務服務中心改革創新展廳時講過:“產品和技術是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業在科技創新上再接再厲、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方面邁出新的更大的步伐。山西曾經是產煤大戶,大同的煤礦業曾經在全國、甚至是世界范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產煤在當年似乎成了山西唯一可以致富的途徑,從而導致了它產業單一,經濟一度增長不起來,轉型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了,想要經濟的穩步提升,就要利用好地理優勢,做長遠的戰略謀劃,堅持正確的,摒棄錯誤的、滯后的,早日創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經濟發展的同時生態文明、環境建設也是不可或缺的,山西境內擁有著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曾經的汾河河水因為歷史的原因,一度污染嚴重。早在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時就對汾河河水污染治理提出了“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要求,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增長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它的變化也是山西歷史文化變遷的見證和傳承。所以山西政府在2018年全年完成了對汾河以及太原市區9條主要支流的綜合治理,堅持了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調研不僅為山西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道路,更是讓山西人民為自己家鄉的建設發展添磚加力,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來源:南翔鎮 樓菲)